日期:2023-10-2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鲁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而今的山东省,又名齐鲁大地,这是因为,在古代春秋时期,受周朝分封制的影响,这块地盘曾经盘踞过两个分封国,一个叫做鲁,另一个称之为齐。由于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因此,齐国常常武力威胁鲁国。
不过,笔者认为:鲁国,与齐国相比,虽然实力弱小,但此时的齐国并不算特别强大。齐国也惧怕南边的小国和鲁国在背后搞偷袭,这不,齐国只好在南边与鲁国和莒(jǔ)国的边界上修建了一段长城,以此用来防范南边的鲁国和莒。如图1-2所示。
公元前684年,时值齐桓公2年。因为早年齐国因继承人问题发生动乱,而鲁国没有帮自己,而是去扶持自己的兄弟公子纠登位,因此桓公对鲁国心怀不满。于是这年,齐桓公决定亲自派兵去教训一下鲁国。
此时,鲁国的当政者是鲁庄公,庄公听闻齐国大军压境,且已兵入鲁国境内,心里特别着急。此时,一个叫曹刿(guì)的平民要求见一见鲁庄公,说自己也是鲁国人,要参与这次战斗。没想到,鲁庄公竟然答应了。笔者认为:在古代尊卑秩序严格的情况下,鲁庄公能做到放下架子去接见一个平民,对于君王来讲,这是难得可贵的一种品质,可以称之为礼贤下士。
曹刿见到鲁庄公,问了庄公一句:“您认为您凭什么能与强大的齐国对抗”?鲁庄公说,我经常把吃的穿的分给别人。我常常虔诚的祈祷和祭祀神灵祖宗保佑。对于百姓的冤屈和官司,我会努力把事情做好,公平对待。曹刿听完,说:我看大王能为百姓着想,民心稳固,就凭这一点,足以和齐国决一死战。于是,齐鲁长勺之战爆发。
曹刿请求和鲁庄公一同出战,鲁庄公答应了。
来到战场,只见齐军黑压压的一大片,齐桓公下令击鼓呐喊,发起攻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击鼓,曹刿说,在等等吧。于是庄公下令鲁军严密防守,不得出击。齐桓公见没讨到什么便宜,再次下令击鼓,齐军这次的力度似乎比第一次弱了许多,鲁庄公以为可以击鼓进军了,曹刿劝谏,大王,再等一等。鲁庄公采纳了曹刿的建议,下令继续高密度防御,不让齐军突破防线。
这下,齐桓公还是占不到什么便宜,只得稍作休整,再次击鼓攻击,而鲁军在曹刿的建议下依旧按兵不动,只是积极防御,此时齐军的士气已经减损过半。曹刿对庄公说,可以了。于是鲁庄公下令击鼓进军。由于鲁军士气高昂,齐军低迷,齐军被鲁军的突然攻击杀了个措手不及,纷纷逃窜。庄公大喜,下令全军追击。
曹刿说:“大王”,让我先看一看。曹刿跳上战车观望,看到齐军车马乱作一团,认为齐军应该是真的溃败了,于是和庄公说:“大王”,乘胜追击吧。于是鲁庄公下令全军追击,终于把齐国赶出鲁国的地盘。在这里,不得不说:鲁庄公是一个善于纳谏的君王,庄公积极听取曹刿的建议,是本次战役得以胜利的关键所在。
鲁军胜利后,班师回朝。鲁庄公对曹刿在战场上的一系列决策不解,于是向曹刿请教。曹刿对庄公说:“大王,齐国强大而我鲁国弱小,齐国第一次击鼓时,士气高昂,如果此时我军迎面而上,无异于以卵击石,只有等齐军击完了鼓,却发现他们的进攻没讨到什么便宜时,士气必定滑入深渊。此时我方击鼓出击,士气大振,齐军自然不敌。同时,齐军习惯了我们的防守策略,对我军的突然进攻毫无防备,必然战术上也来不及作出反应”。
至于大王要乘胜追击齐军而我却说等一等,那是因为齐国毕竟强大,恐怕可能是诈败而引诱我军追击,此时追击,不免中了齐人的圈套。当我跳上战车看到齐军慌乱的样子,就知道应该没有埋伏,这才让大王追赶齐军。毕竟,战场上,小心谨慎一点,总不是什么坏事啊。
鲁庄公听罢,不得不对这位平民出身的曹刿竖起了大拇指,还让他留在自己身边做官,为鲁国效力。
可以看出:鲁庄公还是一位虚心请教的君王,他并没有摆出君王什么都懂,君王不会犯错的虚荣架子,这也是君王比较难做到的一点。经过此战,鲁庄公也积攒了一次宝贵的实战经验。
故而,弱小的鲁国之所以能够赶跑强大的齐国,除了曹刿个人的高明决策之外,鲁庄公也是功不可没的。他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打破常规尊卑礼仪,因此得到了良士曹刿。在战场上,他善于纳谏,积极听从曹刿意见,获取了致胜齐军的关键——高昂的士气。此外,战后庄公虚心请教,不耻下问,这也是一代君王的良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