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无忌为什么能成为凌烟阁功臣之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唐朝初年,李世民为了标榜功臣,给天下人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命人描画了二十四功臣图,挂在了凌烟阁之上。
这二十四位功臣都是为大唐王朝的建立和开疆拓土有大贡献的人,他们中,有的文能安邦定国治天下,比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有的武能统百万之众横刀立马,比如尉迟恭、秦叔宝等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每个人都是极其优秀的人物。
如果在这些人中选一个能够力压众人的头头,那还真是非常的难,因为这二十四个人都是在是太优秀了,很难找出能够力压群雄的,但最终李世民还是选了一个人做着二十四功臣之首,他就是长孙无忌。
但是长孙无忌文不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武不如尉迟恭、秦叔宝等人,并且在随李世民征战过程中也并没有什么大的贡献,但为什么居于二十四功臣之首呢?有黑幕吗?难道仅仅因为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小舅子才给他这么大的荣誉吗?
功臣图
其实事实并不仅仅是这样子的,李世民作为皇帝,其手段自然是没有那么简单。
位居二十四功臣之首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长孙无忌显赫的身世。长孙无忌的先祖是多个朝代的著名大臣,并且他所处的集团是中国历史数百年发展的一个集团——关陇贵族集团,出身极为显赫;并且长孙无忌本人的的文化水平也非常高,喜欢学习并且博闻强识。
他还与李世民从小认识,李世民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这就是说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小舅子,并且还是后来皇帝李治的亲舅舅。这就是说长孙无忌是典型的皇亲国戚。
就这样一个皇亲国戚加上关陇贵族集团的双重身份使得他深受李世民的信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根正苗红”。
第二个原因:长孙无忌是玄武门事变,也就是李世民登上皇帝宝座的首席功臣。李世民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宣扬政权的合法性,而长孙无忌作为玄武门事变的首席功臣,自然要位居功臣之首了。
他起到了什么作用?
在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时,随着矛盾的不断激化,房玄龄认识到只能通过武力来解决的地步了,所以想让李世民先下手为强,但是谋杀太子是大罪,所以房玄龄无法开这个口,所以他让长孙无忌传这个话。
因为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是亲戚,他说这个话还好一点,不至于太过分。所以,长孙无忌成了第一个把杀太子摆在明面上谈的人,之后房玄龄和杜如晦在长孙无忌之后又给秦王李世民晓以利害,但李世民还是无法下定决心。
但是这个时候太子李建成并没有闲着,他跑到李渊那里说李世民的坏话,于是李渊就把李世民身边的智囊房玄龄和杜如晦发配到蜀地了;此时长孙无忌正绞尽脑汁终于将李世民说服了,李世民让长孙无忌悄悄将二人接了回来,到了玄武门事变那一天,又随李世民进入了玄武门。
在整个事变中,长孙无忌居功至伟,可以说,没有长孙无忌,李世民就很难登上皇位。
但是仅仅凭借着两条能够进入凌烟阁,但还不足以稳压功臣一头,长孙无忌的这个技能可谓是帮了他大忙了。
第三个原因:长孙无忌不仅能力出众而且还对李世民忠心耿耿。长孙无忌曾被李世民评价为宰相第一人;他还曾经主持修订唐朝的律法长达十一年之久,这可谓是一个重任,从李渊开始被任命,到了李世民时修订完成为《贞观律》,后来又到了唐高宗时期增加了法律解释,最终形成了《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的影响
长孙无忌修订的这个律法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唐律疏议》是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石,不仅在唐代影响深远,而且还对后代的影响非常大;我们熟悉的宋代的法律,明代的《大明律》以及大清律发都是以《唐律疏议》为参考发展演变而来的。
忠心耿耿的长孙无忌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善于纳谏的君主,听到自己臣子给自己提意见非常高兴,但是长孙无忌与其他的臣子们不一样。他是事事顺着李世民来;并且当李世民让长孙无忌给自己提意见时,长孙无忌也总是推脱。可以说,别的臣子们忠于国家,以国家、以人民为己任,而长孙无忌这是忠于李世民本人并且时刻维护李世民的利益。
我有话说
在封建时代,一个人对帝王的忠心是他被赏识重用的基本条件,而长孙无忌正是凭借着这种对李世民的忠心,再加上自己的才干得以被李世民赏识,重用的,并且还位居二十四功臣之首;虽然他文不如房玄龄和杜如晦,武不如尉迟恭等人,但是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来说,长孙无忌对自己的贡献才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