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章破函谷关为何不灭秦 太公史为什么没有将他的名字列传

日期:2023-10-2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名将匡章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一讲到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时期,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些璀璨夺目的百家文化,当然,还有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氛围里诞生的各种思想。

  但是,人们常常会忽略掉,春秋战国时期更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这其中,有被后世尊为兵圣的孙武,和被誉为亚圣的吴起,四大名将“起、翦、颇、牧”,还有乐毅,田单,赵奢等人,他们也都是战国时期不可多得的将才。

  这些人不但功成名就,还留名于青史,戎马生涯至此,可谓是功德圆满。而在齐国,曾有一位旷世名将,历经战阵,功勋卓著。但是,让人好奇的是,太史公却没有为其立传,至于原因,现今已无可考,这个人便是当年率军攻破函谷关的匡章。

  在女郎山上有一座战国墓葬,这座墓葬看似宏伟但却在隋唐之前对于墓主人的身份却一直众说纷纭。之后经过专家考证,这座墓地是一座“甲”字形竖形土坑木椁殉人墓。

  整座墓地长是十三米,宽十二米左右,棺材的上面陪葬有一个被截肢的人,并且,在整个墓葬的周围,有着大量的青铜兵器。直到一九九零年,经过考古专家的挖掘,最终,出土了了器皿、青铜鼎等物,才发现是匡章的墓葬。

  匡章原本是齐威王的一名近侍,后来经由老将田朌的举荐,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公元前三二零年,齐国右壤遭到秦国的攻击,齐威王遂派老将田朌前去迎敌。但是,田朌却婉拒了齐威王的任命,而是举荐匡章为将,前去抗击来犯的秦军,匡章的军事才能,由此,开始崭露头角

  匡章与秦军对阵之时,两方的军使来往频繁,匡章把军旗换成秦军的样子,然后,派部分将士混入秦军,最后,里外夹击,大败秦军。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军使的频繁来往和匡章更换军旗,有大臣不断向齐王奏报,说:匡章已经叛变,应出兵歼灭叛臣匡章。

  而匡章是齐王的近侍出身,齐王对其非常了解,知道匡章是个忠君之人,选择相信匡章。最终也没听从那些大臣的片面之词,最后,历史证明齐王的抉择是正确的。而这次的失利之后,秦国当即派使臣到齐国谢罪求和,自称“西藩之臣”。

  这也是秦国经过变法强大起来之后的第一次失败。

  公元前三一四年,借助燕国发生“子之之乱”这个时机,匡章率军北略燕国,只用了仅仅50天的时间便占领了蓟都,燕国政权近乎灭亡。但是,之后匡章没有约束好军纪,齐军在燕国欺压百姓,导致燕人群起反齐,最后,在其他国家的干涉之下,齐国无奈退出燕国。

  至此,齐国失去了兼并的燕国的大好机会

  齐国这次侵略燕国,也是两个万乘大国之间的角力,这一次齐国虽然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却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利益,最终,可谓是狼狈收场,并且,给后来的五国伐齐埋下了祸根。匡章在这次战争中虽然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却在政治谋略上棋输一招。

  齐宣王十九年,也就是公元前三零一年,齐国联合韩国和魏国共同进攻楚国,双方于垂沙兵刃相接,最终,以楚国的大败,楚军被斩两万人为结局,战后,楚国被迫以太子横,后来,的楚顷襄王为人质,向齐国求和。

  曾将风光无限的楚国,经丹阳、蓝田大败,以及,垂沙之败后,颓亡之势已显,再难复昔日之盛。公元前二九八年,孟尝君出使秦国却遭到秦昭王的扣留,回到齐国后的孟尝君怒不可遏,随即,联合韩、魏攻打秦国。

  齐、韩、魏三国的军队由匡章带领,经过三年苦战,直至公元前二九六年,最终,攻破函谷关。这也是秦国变法强大起来之后,函谷关首次被破。函谷关是秦国的边线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秦国的门户,函谷关一破,三国联军将再无阻拦,秦国此时处在危亡关头

  当时,秦昭襄王乱了阵脚,急忙向齐国提出割地求和。并当即将原属韩国的西河之外、武遂归还韩国,将封陵归还给魏国,以此,来瓦解韩齐魏的联合之势,换取喘息之机。而当时齐闵王担心孟尝君功高盖主,和对当时形势的错误判断,便同意了秦国让地求和。

  如果,当时齐闵王没有同意秦国的求和,也许多年之后,统一六国的将会是齐国。当然,这都是无稽之谈,历史没有那么多如果,只有功败垂成。这一战,使秦国归还了这些年来侵占邻国的土地,直接倒退到一百年前的春秋时代,对秦国整体实力的影响难以估量。

  此役之后,秦王罢免丞相楼缓,任魏冉为相。

  可以说,匡章作为齐国大将,历仕齐威王至齐闵王三世,是齐国霸业的奠基者。商鞅变法后,秦国多年来连年征战换来的战果,顷刻间灰飞烟灭,可以说是秦国的奇耻大辱。经过这场战争,齐国霸业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匡章的军事生涯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虽然,太史公没有为其列传,但是,匡章在军事上的成就足以青史留名

  参考资料:

  【《战国策 燕策一》、《战国策 秦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