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之乱分别是哪七个国家七国之乱的结局是什么

日期:2023-10-2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景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汉景帝,姓名刘启,中国西汉王朝继汉高帝刘邦、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汉文帝刘恒之后的第六代皇帝,汉文帝刘恒的长子,生母是汉文帝第二位皇后窦漪房,因谥号孝景皇帝而史称汉景帝,没有庙号。

  汉景帝在位时间是公元前157年到公元前141年,一共16年,算是比较短的在位时间,但是却发生了中国历史最大的皇族内乱之一,史称“七国之乱”。如果对历史不熟悉的人,可能会把七国之乱代入到战国七雄,以为七国之乱指的是战国末年的韩赵魏楚燕齐秦七个国家,事实上这是汉景帝在位期间,七个藩王制造的一场内乱。

  七国之乱爆发的原因很简单,西汉王朝建立后,藩王制度大行其道,西汉皇帝会加封一些皇室成员为藩王,这些藩王有自己的封地,封地还有自己的朝廷、军队等,可以说一个藩王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王国,这种藩王制度容易造成地方势力过大,危机中央朝廷的安危,甚至会分裂国家,比如汉文帝就是地方藩王当中央皇帝的典型例子,幸好汉文帝是个千古明君。

  总的来说,藩王制度危害大于好处,所以汉景帝在位期间就想方设法要削弱藩王,他在心腹大臣晁错的主张下,实行了“削藩策”,意思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削弱,达到大幅度削弱藩王的势力,这样中央朝廷就稳定得多了。

  可惜的是,晁错的削藩策引发了七个藩王的强烈不满,于是这七个藩王以吴王刘濞为首,首次打出“清君侧”的旗号,声称要清算晁错,实质想夺取帝位,这就是七国之乱,另外六个藩王是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

  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藩王组织了数十万军队,向中央朝廷发动进攻,整个华夏大地陷入混乱,当汉景帝得到消息后,有些大臣把责任推给晁错,因为是晁错提出削藩,于是汉景帝为了平息藩王叛乱,下令处死晁错。

  但是处死晁错没有让叛乱停止,因为晁错死与不死已经不是重点,重点吴王刘濞企图夺取帝位,这时候汉景帝才意识到自己错杀晁错,他不把希望寄托于藩王会对自己手下留情,认为派兵镇压才是唯一办法,但是谁来领兵作战,这又是一大难题。

  这时候,有大臣向汉景帝举荐了很有军事才能的周亚夫,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汉景帝相信虎父无犬子,任命周亚夫为朝廷军队统帅,领兵镇压藩王叛乱。

  周亚夫仿佛就是天生要来拯救汉景帝的,是汉景帝的福星,他带领的朝廷军队尽管在兵力上少于藩国军队,但是他几乎战无不胜,每次都是以少胜多打败藩国军队,短短3个月时间,藩国军队就彻底被打得没有还手之力,西汉中央朝廷的威胁彻底解除,七国之乱被成功平定。

  其实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之所以短短三个月被平定,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藩国梁国的帮助。当时除了叛乱的七个藩国,其余藩国都在隔岸观火,唯有梁国出兵帮助中央朝廷,那是因为当时的梁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刘武,他受父亲汉文帝的加封为梁王。汉景帝和梁王从小兄弟感情就很好,即使后来汉景帝为帝,梁王为藩王,兄弟感情依旧如初,所以七国之乱爆发后,梁王倾尽梁国国力,为汉景帝保卫中央朝廷。

  因此在周亚夫和梁王天衣无缝的配合下,终于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平定七国之乱,那七个起兵叛乱的藩王,各自的结局都不太好,吴王刘濞因为兵败在乱军之中被杀,楚王刘戊也是兵败在乱军中被杀,赵王刘遂兵败自杀,济南王刘辟光兵败被生擒后被中央朝廷处死,淄川王刘贤也是兵败被生擒后被处死、胶西王刘昂兵败被擒后赐毒酒而死、胶东王刘雄渠因为兵败在乱军之中被杀。

  相同的是,七个地方藩王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不是兵败被杀就是生擒后被处死,另外七国之乱平定后,他们各自的封地全部被中央朝廷没收,令中央朝廷的直接统治区域扩充了几倍,从此西汉中央朝廷对地方藩国的控制大幅度加强,地方藩国再也不敢公然跟中央朝廷作对,这是汉朝对于中国帝制时代中央集权的重大胜利,对后世朝代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