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公元260年4月,被司马师扶持起来的曹髦不得不再一次将司马昭晋封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正因为这件事的发生,成为了后来曹髦讨伐司马昭的导火索。要知道早在汉室尚未灭亡之际,曹操就是先受丞相之位,随后晋魏公,后来封魏王,这才有了后来曹丕篡汉称帝,建立魏国的事情。而司马昭此番晋位晋公,加九锡,其实就是在学习当年曹操和王莽篡汉的道路。正因如此,在公元260年五月初七时,曹髦不惜亲自拔剑登辇,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们呼喊着出宫讨伐司马昭。
只可惜曹髦的这次行动并没有成功,虽然他凭借着自己乃是天子的身份,使得出来抵御他的将士都不敢伤害他,最初司马昭的弟弟屯骑校尉司马伷及其部众就因为曹髦左右之人的大声呵斥而纷纷逃走,后来中护军贾充从外而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曹髦亲自用剑拼杀,贾充等人也被击溃。但就在这个时候,骑督成倅之弟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要怎么做,贾充暗示了成济要杀人灭口,曹髦这才会被成济以长戈刺杀而死。
事实上,当时曹髦要带人诛杀司马昭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当时身边身居要职的人物多与司马氏之间有关系,而来即便有曹魏老臣对曹氏报以同情,但在危机关头也不会有更积极的举动,比如驻守阊阖门的满长武是司马干的侄子,主要是用来监视曹髦的,正因为驻守大门的都是司马昭的人,因此当时曹髦要聚集一帮人来杀司马昭是十分困难的。不过就在曹髦事件发生时,满长武竟然发现姑父司马干想要进掖门,最终却被满长武给拦了下来。而这就是当时曹魏老臣对这件事的态度,也就是保持中立。对于曹髦来说,即便是这样中立的态度,对他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因此他不惜冒着生命威胁,也要带着人去诛杀司马昭,就是为了逼迫满朝文武就这件事站队。
但中立态度对曹髦的帮助极为有限,当时曹髦带领众人诛杀司马昭,已经闹得整个北宫人尽皆知,当天尚书省的很多人应该都见证了曹髦的去世,而这也是曹髦想要的效果,在面对司马昭晋位的逼迫下,曹髦希望双方能尽早的撕破脸皮。如此一来,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拿到台面上来说清楚,在挑战了司马氏权威的情况下,进一步强迫世家站队。曹髦深知仅通过这些人没办法将司马昭诛杀,但他能将事情闹大,让所有人都不好看,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要知道弑君这件事是十分严重的,违背了当时士人的伦理道德底线,其恶劣程度不亚于弑杀父母,虽然在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皇帝几乎没什么价值,弑君之事也不被人看重,但在魏晋时期,君臣伦理依旧是不能颠覆的,因此曹操和曹丕等人都不敢有弑君的行为。而正是因为曹髦的死,为曹氏争取了四年的缓冲期,在这段时间里,司马昭迫于道德和舆论的压力,以至于无论是晋公还是加九锡都毫无进展。只可惜在曹髦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一位可以力挽狂澜的曹魏人才,这才导致了曹髦用自己生命换来的缓冲期被白白浪费。或者如果在伐蜀之战时,蜀汉能再多坚持一年时间,成功将司马昭耗死,那天下可能又是另一番场景了。
曹髦讨伐司马昭之事绝非一时冲动,这是曹髦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他不仅成功的逼出了部分世家作出了选择,还延缓了曹魏灭亡的时间,实在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