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伪君子”坑了“拗相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拗相公”是北宋时期人们对王安石的戏称,因为王安石极为固执,他认定的事,很少听取不同意见,也不允许别人反对,他的好朋友曾巩曾评价他“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这种性格特点,对于一个文人学士而言并无大碍,但对于执掌朝政的朝廷重臣而言,却是一个严重的缺憾。不过这一绰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王安石推行变法的坚定决心,要知道“变法之难难于上青天”,没有顽强的意志是推不动的。当然如果能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及时修正变法中的一些失误和不足,王安石变法的效果会更好一点。
北宋变法派"一号人物"王安石
除了性格有些执拗,识人不明也是王安石的一大缺陷,导致新党集团中出现了吕慧卿、舒亶、李定、蔡京等一批“伪君子”式的奸佞之徒,大搞政治投机,打击排斥异己,严重影响了新法实施,也给王安石个人带来了致命创伤,其中尤以号称变法派“二号人物”的吕慧卿最为典型。
吕惠卿是福建泉州人,非常聪明,不但书读得好,25岁就考中进士,而且能够学以致用,会干实事,不是书呆子。他的政治理念与王安石相合,而且很会投机逢迎,深得王安石的信任,在王安石变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从地方一个七品芝麻官一路跃升到了主管三司的计相。王、吕的关系一度被人称之为“孔颜之交”,就是类似孔子和他最喜欢的弟子颜回之间的关系。
吕惠卿才干突出,辩才一流。新法推行的框架思路,王安石都是与吕惠卿商量后才报皇帝定夺,所有变法的具体内容,无论巨细,都是根据王安石的想法,由吕惠卿事先写成条文,再交付朝廷颁布实施。当韩琦、司马光等保守派众口滔滔攻击新法时,神宗皇帝有些犹疑,王安石一气之下闹起了辞职。这时,吕惠卿站了出来,凭借一流的辩才,逐条驳斥了韩琦等人的反对理由,坚定了神宗皇帝的变法信心,使得新法得以继续推行下去。
北宋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
正是因为吕慧卿在新法推行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王安石对他信任有加,不断地委以重任,在自己被迫辞去宰相职务时,向皇帝举荐吕惠卿担任了参知政事(副宰相),希望他能将变法大业推行到底。熟料吕慧卿当上参知政事后,野心膨胀,为了不让王安石重新为相,挡了自己的路,他竟然恩将仇报,对王安石及其一家干起了污蔑构陷的勾当,“凡可以用来加害的东西,无所不用其极”,吕慧卿“伪君子”的面目狰狞显露。
王安石和吕惠卿早年无话不谈,书信来往密切,有一次两人通过书信商讨一件事情,因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王安石便特意在信上注了一笔:“这件事先不要让皇上知道。” 吕惠卿是个真小人,有预谋地将这封信留了下来。此时为了扳倒王安石,就将信交给了皇帝,告了王安石一个欺君之罪。幸好神宗皇帝相信王安石的为人,没有深究此事。但王安石被自己最信任的人捅了一刀,痛彻心扉!他在书房里一遍又一遍地写着三个字:福建子,力透纸背,每一笔都倾注着他满腔的怒火!
后来王安石复相,吕慧卿却因弟弟犯罪连坐,遭人弹劾被赶出了京城,此一去,他便再也没能回到朝廷中枢,一直辗转各地为官。因为后来掌权的宰相章惇、曾布、蔡京等人,都厌恶、害怕吕慧卿的为人,不敢再让其回朝共事。这真应了“恶有恶报”这句话,吕慧卿的“伪君子”本质使其尽失人心。
北宋奸相蔡京
其实吕慧卿的伪君子本质,司马光早就看得明白,他曾当面对宋神宗说,王安石是一名贤相,但吕惠卿却是一个地道的奸邪之辈,他出主意,王安石出面去执行,这样一来,天下之人将王安石和他都看成奸邪了。司马光也曾数次给王安石写信,提醒他说,吕惠卿之流的谄谀小人,现在对你百依百顺,不过是借变法之名,捞取自己的政治资本。一旦你失势,他们必然会出卖你,作为新的进身之阶。可惜这些话皇帝和王安石都没有听进去。
客观说,吕慧卿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无论是在朝廷中枢,还是后来到了地方为官,他都推行着新法的主张,增强了国家财力,在西北边陲实施的“置将法”,也收到了一定的强军效果。但他品行不佳,贪婪成性,善于玩弄权术,把个人私欲凌驾于国事之上,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