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杯酒释兵权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自唐朝藩镇割据后,短短五十年,中原是乱作一团,今天是李皇帝,明天是石皇帝,后天呢,又变成刘皇帝,如此这般,可能还有羊皇帝、马皇帝,总之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你方没唱罢我也要登场,各路诸侯只要是手底下有兵的都奉行一个原则“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这个位置老子也想坐坐。所以武将之祸,在这一时期尤为严重,那么遏制武将的军权就是当时“王朝”的统治者必须要解决的事情,而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赵匡胤同志的头上,否则赵宋帝国步前朝后尘将不可避免。
以上就是今天讲的“杯酒释兵权”的历史背景。
宋太祖,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男一号赵匡胤同志
他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对宋朝,废话,你背叛周世宗柴荣,不顾先前君臣情谊,黄袍加身自立门户,不反你反谁。赵匡胤同志亲自挂帅出征,费了很大劲儿,才把他们平定。为了这件事,赵匡胤同志心里总不大踏实。
某天,号称“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突然找到赵匡胤,建议他立即撤掉石守信和王审琪。赵匡胤不以为然,说这是同我打天下的难兄难弟,不会对不起我。
赵普冷冷一笑说,他们自然不会,但是他们的手下呢?这两人根本管不住他们手下!赵匡胤还是觉得赵普小题大做,他说,区区下属,他俩还是管得住的,而且我对他们很器重!
赵普略带诡异的盯着赵匡胤说:周世宗的手下他管得住吗?周世宗难道不器重手下吗?
周世宗就是柴荣,关于柴荣的光辉事迹,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
这句话立刻戳中赵匡胤的命门,自己当年不也是深受周世宗器重吗?自己还不是被手下推上皇位,背叛了周世宗吗?
赵匡胤顿时吓得冷汗直流,赶紧把赵普拉过来商量计策。
过了几天(公元961年),赵匡胤同志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
酒过几巡,赵匡胤同志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监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请大家干了杯,说:“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现在这个地位。但是你们哪儿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
石守信等人听了十分惊奇,连忙问这是什么缘故。赵匡胤叹气道:“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
石守信等听出话外音来了,心说不好,说时此那时快,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这就是政治觉悟,你不低头,那就砍头。
赵匡胤摇摇头说:“对你们几位我还是信得过滴!只怕你们的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
听到这里,我想大家也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所谓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不就是当年你们把黄袍披在我身上的意思,披在我身上,所以我现在是皇帝,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不就是明天的皇帝?众人听到这里,自知大祸临头,连连磕头表忠心,有多大声哭多大声,边哭边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吧。”
赵匡胤同志哈哈一笑说:“哎呀,这个都好办,你们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买点田产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结为亲家,彼此毫无猜疑,不是更好吗?”
石守信等人心里虽是老不情愿,但是刀子都快落在脖子上了,那还谈个屁,赶紧齐声答道:“陛下给我们想得太周到啦!我们早就想回家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了。”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奇迹发生了,昨天参加宴会的人一夜之间都生病了,腿痛、腰痛、心脏病、高血压,总而言之请求辞职。宋太祖当然是很不情愿,再三挽留,当然,大家死活不同意坚持回家哄老婆孩子,最后,赵皇帝无奈只好依依批准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还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安排他们到各地去做节度使。再后来,历史书上把这件事件称为“杯酒释兵权”,别后世广为传唱。
其实,赵匡胤同志不可能,实际也没有一次性就免掉这么多高级将领,而是有计划分步骤地改革中央军队编制,伴随编制改革,一步步将这些高级将领调出中央军。靠一次喝大酒解决这么大问题,纯属茶余饭后的谈资和文人墨客浪漫主义思潮作祟而已。
尽管故事是假的,但它的内核却是真的。这种处理方式比较贴合赵匡胤宽仁的性格,也符合当时的历史要求,当时赵宋天下还未统一,还需要这些将领发挥作用,后来的战争中,这些被调任节度使的哥们儿,多次又回到中央重担旧职。
回过来看一下这个故事,“杯酒释兵权”更像是赵匡胤与武将们达成的一个君子协议,一个心照不宣,君臣间相互保全的默契,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彼此共荣的契约。
透射着那个时代人民群众的智慧,辉映着赵宋王朝数百年的温情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