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在汉末三国时期,魏蜀吴都设立了多个都督,以此来镇守边境。比如曹魏有荆州都督区、扬州都督区等,东吴有信陵督、西陵督、江陵督、巴丘督、蒲圻督、夏口督、沔中督等多个都督区。与此相对应的是,蜀汉有汉中、江州、永安、庲降等都督。其中,就江州(治今重庆市区)都督来说,主要在古巴国的疆域上。巴地的重要地位首先表现在地理条件上。巴地是成都的东方门户,虽然其地广阔,又崇山峻岭,险阻迭出,交通甚不便,但在水路上,因有一条长江贯穿其境东西,交通反而最为便利。
并且,巴地气候湿润,物产极为丰富。江州都督的作为主要表现在:一是支援诸葛亮北伐;二是维护巴地的平稳。在此基础上,虽然江州都督的名气不如汉中都督、永安都督,其对于蜀汉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蜀国历史上,共有五任江州都督。
一、费观(公元219年—226年)
《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刘先主初以江夏费观为太守,领江州都督。
费观,字宾伯,江夏鄳人,为刘璋的女婿,是蜀汉四相之一费祎的族父。益州之战中,二十余岁的费观作为李严手下的参军,与李严一同据守成都最后一道屏障绵竹,抵抗刘备,后刘备军至,费观与李严俱降。等到刘备击败刘璋,平定益州后,任命费观担任裨将军,后又升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镇守益州东南。由此,对于费观来说,成为蜀国第一任江州都督。建兴元年,后主刘禅即位,加封费观都亭侯,升为振威将军。费观小李严二十余岁,却与李严交往亲近的就像同辈人一样。建兴初卒,年仅三十七,为时人所叹息。
二、李严(公元226年—230年)
《三国志•李严传》中记载:(建兴)四年,转为前将军。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李)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白帝城托孤时,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蜀国内外军事,留下镇守永安。公元223(建兴元年),被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公元226(建兴四年),诸葛亮在汉中,准备发兵伐魏,于是将李严调任为江州都督,也即李严是蜀国第二任江州都督。
公元231(建兴九年)春,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负责督运粮草。夏秋之季,正逢阴雨连绵,粮草运输供应不上。在此背景下,李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诸葛亮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三、李丰(公元230年—231年)
《三国志•李严传》中记载:(建兴)八年,迁骠骑将军。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李)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
公元230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上表迁李严为骠骑将军,又表其子李丰接替督主江州防务,李严这才愿意北上汉中。诸葛亮命李严以中都护署丞相府事务。对于李严之子李丰,在公元230年成为蜀汉第三任江州都督。但是,仅仅一年后,也即公元231年,因为受到李严的牵连,李丰失去了江州都督的官职。
四、李福(公元231年—公元235年)
《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载:(李)丰解后,梓潼李福为都督。
公元231年,李福成为蜀汉第四任江州都督。李福,字孙德,梓潼涪县(今四川绵阳东)人。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任用李福为书佐、成都县令。建兴元年,后主刘禅,李福转任巴西太守,后来又为江州都督、扬威将军,后入朝任尚书仆射,封平阳亭侯。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临终之前,刘禅派李福询问诸葛亮身后的继任人选。对此,诸葛亮在临终之际给出了蒋琬、费祎这两人的名字。到了延熙初年,大将军蒋琬出征汉中,以李福为前监军领司马,最终于任上去世。
五、邓芝(公元235年—251年)
《三国志•邓芝传》中记载:亮卒,迁前军师前将军,领衮州刺史,封阳武亭侯,顷之为督江州。
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邓芝早年曾被预言能位至大将,后被刘备任为郫令,升迁为广汉太守。因为在治理地方上取得的成绩,邓芝被征入朝为尚书。刘备逝世后,奉命出使吴国,成功修复两国关系,并深为吴大帝孙权所赏识。建兴六年(228年),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命邓芝与大将赵云佯攻郿城,以吸引魏国曹真军主力。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邓芝迁前军师、前将军,领兖州刺史,封阳武亭侯,不久督领江州。延熙六年(243年),迁车骑将军,后授假节。又率军平定涪陵叛乱。到了延熙十四年(251年),邓芝病逝。对此,《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表示:“邓芝坚贞简亮,临官忘家,张翼亢姜维之锐,宗预御孙权之严,咸有可称。”对于蜀国的五位江州都督,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