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鸿门宴之后,项羽便领兵西进,项羽入咸阳,烧阿房宫、杀秦王子婴。又分封各路将军为王,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地是巴、蜀和汉中等地,都城为南郑(今陕西南郑)。在此基础上,刘邦自然不会满意,于是和项羽展开了楚汉之争。楚汉之,是指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对于刘邦来说,凭借巴蜀之地而夺取了天下。不过,在刘邦之后,刘备同样占据巴蜀之地,却始终和曹魏、东吴三分天下。并且,在都城上,刘备选择在成都定都,而不是汉中之地的南郑。那么,问题来了,同样占据巴蜀之地,为何刘邦定都汉中,刘备却定都成都呢?换而言之,导致刘邦、刘备选择不同都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一
首先,对于汉高祖刘邦来说,之所以定都汉中,而不是成都,目的自然是为了方便进攻关中。在鸿门宴后,刘邦只好忍气吞声接受封号,于四月领兵入汉中、并烧毁栈道(用木板架在悬崖上铺成的道路),以示再也无意东出,以麻痹项羽,从而暗度陈仓。汉元年(公元前206年)五、六月份,齐国王室后裔田荣不满分封,赶走齐王,杀胶东王,自立为齐王。
同年11月,刘邦乘机挥军东出,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重返关中,很快击败章邯,迫降司马欣、董翳。而这,无疑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如果汉高祖刘邦定都成都,而不是汉中的话,那么因为距离的拉远,想要悄无声息的进攻关中,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更为关键的是,从成都进攻关中的话,不管是兵力运输成本,还是后勤补给压力,都是比较大的。
二
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汉昭烈帝刘备来说,之所以选择定都成都,而不是汉中,主要还是因为汉末三国时期的汉中,不适合作为都城。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在汉中之战后,刘备夺取了汉中之地,从而进位汉中王,并在公元221年登基称帝,正式建立蜀汉。
在刘备夺取汉中之地后,群雄逐鹿的局面已然结束,也即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完全形成。虽然蜀汉拥有益州、汉中之地,但是,在东汉十三州中,曹魏一家就占据了大部分的州郡。尽管刘备的目标是消灭曹魏,匡扶汉室,可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曹魏实力数倍强于蜀汉,对于后者来说,首要目标其实是自保,而不是进攻曹魏。在此基础上,如果定都汉中的话,蜀汉的灭亡时间将明显提前。
三
相对于定都汉中,定都巴蜀之地内部的成都,则可以拉远自己和曹魏之间的距离,并借助山川之险来进行有效的防御。这体现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中,钟会大军突破了汉中防线后,仍然无法顺利直指成都上。另一方面,就汉高祖刘邦来说,在鸿门宴之后,项羽一共分封了十多位诸侯,尤其是在关中一带,项羽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这就是“三秦”的由来。从项羽的角度来看,分封三个诸侯镇守关中,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刘邦入关。
但是,因为关中之地被一分为三,这导致三个诸侯的各自实力,都是相对较弱的,从而给了刘邦各个击破的机会。并且,刘邦的主要敌人项羽,虽然在整体实力上相对较强,但是,项羽定都彭城,也即刘邦和项羽之间还隔着不少诸侯,这无疑给了刘邦逐步消灭诸侯,进而壮大势力的机会。如果刘邦一开始就直面项羽的话,他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了。
四
最后,回到汉末三国时期,刘备在建立蜀汉时,他和曹操之间已经在地盘上互相接壤了,从而没有任何缓冲空间了。对于刘备来说,即便定都汉中,也很难从强大的曹魏手中夺取关中,这和刘邦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并且,在汉中之战时,曹操已经将汉中一带的人口迁移走了,这导致汉中缺乏作为都城的客观条件。早在公元215年时,曹操接受雍州刺史张既建议,为防止张鲁东山再起,“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曹操除带走了张鲁家族,还下令迁徙汉中百姓数万家到长安、洛阳、邺城。而在汉中之战时,曹操撤退的过程中,继续将在汉中可控制的范围内将百姓迁走。
因此,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刘备获得的汉中之地,几乎是一座空城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都城往往都会选择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比如长安、洛阳等。现在,汉中已经没有什么百姓了,如果要在汉中定都的话,势必要投入非常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比如远距离征调百姓建造都城,运送物资等。凡此种种,都会加重蜀汉的负担,让本就弱小的蜀国更加虚弱。而在秦朝末年,汉中之地较少受到战争的破坏,所以刘邦在汉中南郑定都,无疑是比较容易的。综合以上因素,同样占据巴蜀之地,汉高祖刘邦选择定都汉中,而汉昭烈帝刘备则选择定都成都,这是符合当时情况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