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曹操随时都能当皇帝,为什么他不敢称帝?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要说三国中最让人崇拜的人物,我觉得不是战神吕布,也不是关二爷,更不是刘备。最让人佩服的,我觉得是曹操。这一点,我和鲁迅先生看法一致,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曹操的爷爷曹腾,侍奉过四代皇帝,在东汉末年很有名望,官至费亭侯。曹操的父亲随后继承了曹腾的爵位,最后官也不小。到了曹操这一代,还是同样,曹操之后当的官,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当然这是后话。
20岁的曹操被举荐为孝廉,当了一个小官,开始在洛阳崭露头角。这时候的东汉政府,正是最黑暗的时期,政治混沌。这样的环境肯定不是年轻气盛的曹操所能待得住的地方。这期间的曹操时而退隐,时而当官。189年,董卓进洛阳专政,190年曹操参加讨伐董卓的联盟。董卓之乱,给了曹操崛起的机会。
192年,董卓虽死,黄巾又起。曹操和鲍信联合征讨黄巾军,曹操大胜,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万。曹操取其精锐,打造了一支军队。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的曹操征战四方,所向披靡,位极人臣。这时,离帝位只有一步之遥的曹操,为何始终没有称帝呢?原因有三。
一、篡位名声不好
自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在中原发展的越来越壮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东汉末年,虽然汉室衰微,群雄逐鹿,但纲常伦理、忠孝礼义还存在于人们心中。曹操虽然很想冲破儒家文化的束缚,但他毕竟深受其影响,始终不敢去碰篡位这条底线。
曹操是一个很注重名声的人,举个例子,每次汉献帝给他官做,他都要上书辞谢三次再上任。曹操也多次强调自己毫无篡位之心,一心辅政,忠心耿耿。在对手林立的时代,如果曹操动了汉献帝,恐怕对手都会指责他为乱臣贼子。爱面子的曹操背不起乱臣贼子的骂名,自然也就只能老老实实做大臣,为后世铺路了。
二、枪打出头鸟,篡位会给对手拔枪的机会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上形成了。赤壁之战也告诉曹操,他短时间内是无法对付孙刘联军的。如果这时候称帝,曹操无疑变成了出头鸟,成为众矢之的。倘若被刘备、孙权打着讨伐逆贼的大旗举兵攻之,曹操不一定能招架得住。
虽然朝中没有对手,但朝外的敌人虎视眈眈。在羽翼尚未丰满的情况下贸然称帝,自己苦心经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对尚未绝对强大的曹操,汉献帝还是个大宝贝疙瘩,脑回路清晰的曹操是不会逞一时之快把汉献帝踢开的。
三、皇帝只是虚名
曹操当时的权力和天子相比,就差一顶帽子了。朝中政策他定,官员任命他定,汉献帝只是曹操的传话筒罢了。一切实权握在手,当不当皇帝对曹操来说并不是很重要。要是篡了位当上皇帝,反而麻烦更多,可能实权都没有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买卖,精明的曹操肯定不会干。
历史叶子有言:精明的曹操不想让自己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再加上当时已经手握实权,用经济学来解释就是“称帝”这一行为风险大于收益,打拼了一辈子才换来现在的成果,逐渐年迈的曹操已经经不起任何失败。因此在时机并未成熟的时候,曹操是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满足自己当皇帝的欲望的。他能做的,只有壮大自己的势力,为子孙后代的称帝做好铺垫工作。曹操死后,曹丕称帝,便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