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对安史之乱时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安史之乱持续8年之久,结束了“开元盛世”,唐朝由盛转衰,在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倾轧中走向灭亡。此外,安史之乱爆发,唐朝放弃了对西域经营,安西、北庭军团全部内调平定叛乱,从而给阿拉伯帝国可乘之机,极大影响了中亚、西亚之政治局势,对近代造成极为深远之影响。
安史之乱本不应该持续8年,唐朝2年里有三次机会将其团灭,可惜都没能抓住。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广平王)祖孙三代各有一次机会,若是其中一人抓住了,“开元盛世”也不会结束,安史之乱也只是局部破坏,而不是将全国闹得沸腾。可惜,唐朝中枢战略眼光不给力,硬是让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
唐玄宗坑死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自毁长城
755年11月,河东、范阳、卢龙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打着“清君测”打起,在范阳举兵15万造反,攻入中原腹地。内地承平日久,民不知兵,且此时府兵制已经崩溃,叛军得以长驱直入,攻破洛阳,纵横中原各地,兵强马壮,士气如虹。
安禄山长驱直入,却也遭遇极大麻烦,就是远离后方基地,粮道有被截断之危险。此外,中原人民怨恨叛军,纷纷起兵与之战斗,拖住了叛军主力。郭子仪、李光弼等名将则攻击叛军运输线,将安禄山与范阳大本营隔开,准备将其团灭。
此时,高仙芝、封常清等超级名将镇守潼关要塞,叛军无法前进一步。如此,安禄山内外交困,粮道不通,准备返回范阳,重新商议对策。可惜,唐玄宗昏招百出,居然下令处死高仙芝、封常清,自毁长城。
接着,让哥舒翰驻守潼关,其策略与高仙芝、封常清一样,就是据守要塞,不轻易与叛军主力决战。唐玄宗,又出昏招,强迫哥舒翰出兵,结果在灵宝战败,20万大军没了。
唐肃宗拒绝李泌建议,没能直捣范阳
唐玄宗出昏招,坑死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被安庆绪杀),自毁长城,结果是灾难性的。潼关控制在手,中原郭子仪、李光弼攻击叛军粮道,安禄山孤军深入,随时有覆没之危险。如此良好局势,硬是让唐玄宗给破坏了,昔日英明形象荡然无存。
哥舒翰战败,麾下河西、陇右军团覆没,潼关沦陷。没了潼关,长安自然守不住,安禄山不费吹灰之力,就直接攻破城池而入。唐玄宗呢?早已逃之夭夭,跑去成都避难,途中还下令将自己心爱的妃子杨玉环处死。
处死杨玉环后,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李嗣业、王思礼、鲁炅等纷纷前来效忠,发誓要讨平叛军。不久,安禄山被安庆绪处死,史思明则阳奉阴违,准备向唐朝投降,局势很不错。
此时,谋士李泌提出建议,不要直接收复长安,而是直捣范阳。原因很简单,叛军在中原杀戮太多,不得人心;范阳是叛军老巢,一旦有失,军心溃散,必败无疑。可惜,唐肃宗不同意,非要打长安,再次错过机会。
广平王不采纳仆固怀恩建议,没追歼叛军残余
757年,唐肃宗让广平王李豫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帅,聚集15万兵马直接杀向长安,与叛军最精锐的10万幽州军团厮杀。从战斗力上看,15万唐军中可以和叛军一争长短的,只有郭子仪的朔方军、仆固怀恩从回纥带来的4000精锐骑兵。所以,正面攻打长安,实在是一招臭棋,直捣范阳才是上策。
唐军整体战斗力不行,交战中颓势明显。起初,唐军出动弓弩手射杀叛军骑兵,而后直接杀到阵前,声势浩大。此时,叛军发动反击,让最精锐的曳落河军冲杀,唐军招架不住,纷纷溃逃,朝着中军大营跑来,局势万分危险。
此时,前锋主将李嗣业脱下衣服,手持陌刀,冲入敌阵,部下也跟着冲锋,“如墙推进,人马俱碎”,稳住了阵脚。仆固怀恩率4000精锐回纥骑兵,乘此机会绕道侧后,向叛军发起进攻,唐军才得以转败为胜。
此战,叛军被俘虏5万,死伤3万余,基本全军覆没。此时,仆固怀恩向广平王李豫提出建议:直接攻打长安,全部消灭叛军。其理由是:安守忠、李归仁是天下闻名的悍将,叛军精锐军团几乎都参与此次战斗。如今,叛军惨败,惊魂未定,官军若能全力追杀,必然可以将其全歼。
然而,李豫以士兵疲惫为由,拒绝追击。到了晚上,仆固怀恩又连续5次进言,希望能带兵直接攻城,将叛军团灭。仆固怀恩直言:若不歼灭叛军,让安守忠、李归仁等逃脱,他们势必重新招兵买马,后患无穷。可惜,李豫还是拒绝了。
没能追歼叛军,安守忠、李归仁等安全撤离长安。次日,唐军准备攻打城池,但里面空无一人,叛军早已离开,不损一兵一卒。次年,叛军声势复振,在相州击败60万唐军,前锋直逼潼关,平叛第一阶段成果,几乎化为乌有。
综上所述,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广平王)祖孙三人,没一人能抓住彻底平定安史之乱之机会,让2年就应该结束的战争持续了8年。唐玄宗年老昏聩,没能抓住机会,也怨不得人。广平王呢?作为中兴大唐之后备君主,战略眼光也是不给力,这在其后来担任皇帝时表现得更加明显。
香积寺一战,若是追歼团灭,安庆绪岂能再折腾,史思明岂能再有异心。可惜,李豫还是错过了机会。后来,李豫为了早日结束战争,居然向藩镇妥协,割地招降叛军,结果河朔三镇强势崛起,拉开了藩镇割据混战之序幕,直到唐朝灭亡都没停止。
参考书目:《中国军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