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李悝变法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资治通鉴》: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
春秋战国被誉为处于先秦以前最精彩的历史时期,这段时间许多国家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盛衰荣辱,虽然齐国赵国也曾盛极一时,但最终都没能吞并六国成立千秋霸业,反倒是一直在西边雄踞的秦国,能够把握住机会不断成长,促成质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秦国可以吞并六国呢?答案自然是改革,而改革的重中之重自然是人才。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角度来考量战国时期的魏国为何能够盛极一时,强盛到可以压秦国一头,成就魏霸西河的历史佳话。
魏国能够走向强大,依靠的是一系列的改革,最为主要的是魏文侯时期的李悝变法,李悝变法从政治经济土地制度以及国家的法律体系上入手,全方位的对魏国从上到下进行了变革,这些变革也行之有效,符合了当时魏国国情以及时代的发展,最终使得魏国走向强盛,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角度来考量李悝变法的具体细节以及它的积极影响。一、变法的具体背景
首先是变法的背景,在战国初年,魏国并不算强大,战国七雄之间的差距也并不大,因此,每一个国家都在想方设法走向强大,希望能够在乱世之中占据一定的优势。战国初期,社会背景已经决定封建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体制的主导,国家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从高屋建瓴的政治领域与经济进行配合,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奴隶主是改革的阻碍
由于战国初期纷纷至刚刚瓦解,处于旧时代的奴隶主仍然不愿意接触新的体制,奴隶主强烈反对一系列的变革,他们认为这种变革会改变原本属于他们的利益,因此国家变革最大的反对派就是旧贵族奴隶主。因此,变法者必须着眼于解决当前的主要矛盾,将贵族奴隶主的权力地位进行削弱,确保地主可以成为统治阶级,然后再谋求其他领域的改变。当时的魏国内部有诸多奴隶主阻挠着改革和变法,国外部又是一片战争,十分动荡。各个国家对魏国都虎视眈眈,随时想要吞并这个处于中原并且没有强大实力的小国家。
2、统治者的支持,魏文侯一代明君
李悝变法之所以得到支持,是因为魏国国君给予了李悝足够的信任,魏文侯力排众议,给予了李悝巨大的权力在大多数人不看好的情况下,魏文侯将李悝推到了改革的最前线,任用他担任改革一把手,虽然在魏国刚刚建立时,李悝并不受到统治者赏识,他也只是在国家边境西北中南地区担任小小的地方长官,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在战争中建立功业,使得他受到了国家统治者的关注和赏识,从而一步步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二、改革的具体方针政策
1、政治经济体系的确立
改革具体措施具有靶向性,从政治上,李悝直接废除了原有的奴隶制度,世袭制度一旦消失,国家的变法和权力体系的革新便会没有了阻碍进行的更加顺利。李悝选贤举能,不再考量被选拔人才的出身地位和背景,而是将被选人的才能作为第一考核标准,把所有原本属于贵族的俸禄和利益全部取消,从而将国家财政所奖赏的主要对象转向到这些有才能的人。此时的国家经济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益率的利用,经济支出主要集中于农业生产和人才的供养。
2、土地税收成为经济资源“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
经济方面,此时的魏国呈现出的是传统的小农经济趋势,地主阶级占据主导。因此,土地制度必须发生变化,李悝废除了井田制,鼓励当地百姓开垦附近被荒废的土地。最为关键的是,李悝将土地买卖合法化,当土地买卖成为政府所认可和支持的一项活动时,土地的价值和意义便会增加,地主阶级的发展前景也得到了保障。
这项制度极具创新性和历史性,因为原本在周朝土地属于周天子,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周朝井田制的土地意义,但是在魏国,国家开始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这能直接提高土地耕种者和地主阶级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人投入生产发展,提高土地的产量,政府可以通过土地税收的方式从农民和地主那里获取一定的财政收入,这样更科学合理的土地运行体系法可以保证魏国土地更高效的利用,也直接保障财政收入不断增长。
3、法治体系的确立“一兔走,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顾。非不欲兔,分定不可争也。”
众所周知,秦始皇在建国之后,他治理国家所用的思想是法家思想,他崇尚韩非子的法治主张,但在战国时期魏国同样推崇过一段时间法制。李悝变法时,法制便被提上日程,正式成为为国法律建设的主要参考蓝本,李悝规定国家的政治法令以及人民的行动标准和官员晋升体系都要根据法令来执行,李悝为魏国制定了一套完善并且适用的法律体系,从而让管理更加规范化,所有立功之臣都可以得到嘉奖,而犯错触犯法律的人也会被惩罚。这样的治国理政机器直接促使国家统治更加有效的统治人民,与此同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促使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对统治者更加信服。
4、魏武卒的出现,军事力量的提升
改革的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军事体系的变化,因为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斗争无穷无尽,斗争所凭借的就是各国自身的军事实力,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很难在战国时期得以立足,也很快便会被吞并。因此,李悝变法针对于军事领域,他出台了以绩效为考核标准的军队晋升制度,根据士兵立下功劳的大小给予相应的俸禄和爵位。并且李悝选拔军队中具有较优秀作战能力的一批士兵,组建相应的特种部队。根据士兵个人的才能和特点将他们编排到不同作用的军队体系当中,由此可见特种部队的理念在战国时期便初具模型。这大大提升了为国的军事实力,使得魏国和其他国家的作战能够占据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三、变法的积极影响和历史意义
《史记·魏世家》“魏之先,毕公高之後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於毕,於是为毕姓。其後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
四条措施的效果立竿见影,奴隶贵族世袭制度被李悝所推翻,真正的人才任用体系登上历史舞台。魏文侯时期,李悝通过政治变革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从而为国家体系的建设确立了人才基础。经济领域土地制度的变化,直接促使魏国的经济制度能够迅速的转型,升级国家税收得到保障之后,国家才有足够的经济资源进行各方面的建设,井田制度的瓦解对于魏国而言是极具颠覆性的,因为名存实亡的井田制度一直是魏国挥之不去的障碍,想要得到更大的发展,李悝必须在第一时间将井田制度废除。
正是这一系列的变化,促使魏国迅速走向强大,从诸多领域都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所以魏国可以拥有足够的实力和西面的强秦相抗衡,在分庭抗礼时魏国总能处于上风,可以占据河西之地,从而铸就了魏霸西河的佳话。“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
综上所述,国家变革的最终支持者必须是国家统治者,如果统治者不支持李悝的变法,如果魏文侯百般阻挠,魏国便不会有最终强盛的实力,因此国家统治者的思想观念和具体行动决定着变法的走向,变法最关键的资源是人力资源,如果没有人才的支持和奔走效劳,那么变法便会是空有外壳没有实际行动。从这一角度讲,魏文侯所支持的李悝变法是具有历史性的,因为他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国家投入到变法的行动当中,从而使得各个国家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各种新兴的制度和技术手段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李悝变法也为后世的变法提供了借鉴,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