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虽用兵如神却没能善终,其中都有哪些原因呢

日期:2023-10-2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有这样一句话:“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信,即是韩信,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韩信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遣张良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刘邦评价韩信:"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然而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功勋卓著的韩信很快就被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借口韩信谋反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成为汉初三杰中下场最惨的。

  韩信为什么会以悲剧结局?韩信究竟哪些行为导致了其悲剧结局?

  第一,邀功杀郦。汉高帝三年,韩信领兵准备攻打齐国的时候,尚未从平原渡口渡过黄河,就听说郦食其已经劝说得齐国归降了,便想停止前进。辩士蒯彻劝韩信乘胜追击,邀功请赏。韩信觉得蒯彻的话言之有理,当即率军渡过黄河突袭齐国的历下军。结果齐王田广和相国田横恼羞成怒,把郦食其烹杀了。韩信的行动直接导致了郦食其的惨死。究其根本,都是因为韩信动了贪功之念。

  第二,请封齐王。平定齐国后,韩信向刘邦写信要求代理齐王镇抚齐国。刘邦知道后大骂韩信,道:我被困在这里朝思暮想地盼你来协助我,你却想要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连忙暗踩刘邦的脚,接着就凑到他的耳边低声说:汉军目前正处在不利的形势中,难道还能禁止韩信自立为王吗?还不如趁势立他为齐王,好好地对待他,让他自行镇守齐国。不然的话,就可能会发生兵变。刘邦这时也醒悟过来,乘机又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国,就是真正的诸侯王,何必要当个代理国王呢!韩信自请立为假齐王,很不明智,已种下被杀的祸根。

  第三,消极观战。刘邦曾与彭越、韩信约定一起乘胜追击攻打项羽,但当刘邦率部追击项羽时,彭越和韩信都没有按照约定前来,结果导致刘邦战败。直到刘邦按照张良的意思分封了彭越和韩信,并专门按照韩信的意图把楚地分封给他,才换得这俩人出战,最终打败了项羽。对于韩信大敌当前消极观战、邀功要赏之事,刘邦已经有了杀韩信之心,只不过是力不能及罢了。

  第四,言行不检。韩信被剥夺兵权回到楚国任楚王,然而他却不懂得韬光养晦,言行不检点,授人口实。在封国,他巡视所辖县邑出入都要调动军队作为自己的护卫仪仗队。而按照汉律,诸侯国的军队归中央直接管辖,诸侯国的国君是无权调动军队的。被改封淮阴侯后,韩信多次声称有病,不参加朝见和随侍出行。平日在家总是怏怏不乐,并且耻于和曾经的部下绛侯周勃、将军灌婴这样的人处于同等地位。

  陈豨是韩信的老部下,被任命统领赵国和代国的军队之后,他前去面见韩信辞行。韩信握着他的手,屏退左右随从,与他在庭院中散步,忽然仰天叹息道:能和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吗?陈豨说:将军您就下指示吧,我都听从。韩信说:你所处的地位,集中了天下精兵;而你,又是陛下宠幸的大臣。如果有人说你反叛,陛下肯定不信;然而再有人说,陛下就会起疑心;等到第三次有人说,陛下必定会愤怒地亲自率军来攻打你。若将来有一天你被逼谋反,请让我为你做个内应,那么天下就可以谋取了。

  陈豨叛乱之后,韩信假称有病,没有随从刘邦出兵。结果韩信手下舍人的弟弟上书举报韩信打算谋反。吕后得到消息之后便与相国萧何商议,假称陈豨叛乱已经平定,按照规定,太子要召见列侯及群臣朝中举行贺礼。萧何又欺骗韩信说:你虽然病了,也应当强挺着来道贺。韩信来到朝廷,吕后便派武士将他捆绑起来,在长乐宫钟室里斩首了。韩信在斩首之前,叹息说:我真后悔没用蒯彻的计策,竟上了小孩子、妇人的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吕后随后下令将韩信三族都连坐杀死。

  韩信死后,刘邦的态度是什么?刘邦听说韩信的死讯之后,“且喜且怜之”。高兴的原因在于,韩信的存在对刘邦而言始终是一个威胁,刘邦时时有如芒在背的被逼迫感觉,现在终于不用担心了;可怜的是,韩信功劳确实太大,是难得的军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