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真的是一个付不起的阿斗吗 真实的刘禅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日期:2023-10-2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扶不起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扶不起的阿斗这个标签死死地刻在刘禅的身上,历史上的刘禅给人的印象中贪图享乐。

  直至最后蜀汉亡国,被曹魏封为安乐公,背负了太多的骂名,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刘备生前诸葛亮评价过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夸赞他的聪慧和性格。刘备死前在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丞相,并特意叮嘱刘禅将诸葛亮父亲一样看待。

  刘禅登基后,诸葛亮提议出兵北伐。

  刘禅规劝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

  意思是相父刚刚远征回来,还没有休息多久,便又出去北伐,恐怕身体吃不消。其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说北伐劳民伤财,如今修生养息更佳。

  与诸葛亮见解不同,但后续同意了诸葛亮的北伐便是全力支持,不遗余力。从这可以看出,刘禅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是一个思虑清晰的君主。

  诸葛亮出兵北伐后,刘禅即开始了朝政整顿。刘备死后,朝里无诸葛亮把持照看,刘禅要是没点本事,又岂能安坐。

  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问题,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又相互牵制,但各有侧重。

  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成决于丞相"的政治体制。

  诸葛亮死后,姜维接任。有史学家认为蜀国衰落是因为诸葛亮北伐失败后,姜维的十一次北伐中原,导致蜀国劳民伤财,国力衰落。

  在刘禅在位的41年中,本性仁慈,为人节俭。

  并没有传闻中奢华享乐那么不堪。只是在那个时代,蜀国的人青黄不接。魏国,东吴虎视眈眈

  他的性格手段不够强硬,没有过多接触过军事。以至于面对战争之时,比较软弱,缺乏君王该有的霸气。

  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他一定是一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君主。

  蜀国的衰落根本原有并不在于后世传言中刘禅的不堪,而是刘备死前就已经初显端倪。三国鼎立之势开始在于结孙权而拒曹操,但形势微妙。曹丕称帝后,刘备称帝,东吴孙权八年之后才称帝。

  刘备称帝后出兵攻打孙权,火烧七百里连营,被陆逊击败,郁郁而终。

  诸葛亮姜维一等主战派长期北伐,消耗国力,战争不断。没有给蜀国修生养息的机会

  如果实现了北伐大计,那么蜀国可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王朝一统天下。但到最后,也没能实现诸葛亮的隆中对。

  蜀国内部只剩蒋琬,典炜等人勉强支撑朝政,人才出现断层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刘禅也是有心无力

  直至魏将邓艾奇袭成都,刘禅顾及百姓,忍辱投降,背负骂名,到最后装疯卖傻,整日与宫中大臣纵情享乐,身为一位平日节俭的皇帝,不是为了蜀中百姓,又如何遭此羞辱。

  真实的刘禅勤政,节俭,为民着想,可以说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不过是缺少一些君王的胆识,但是也不能仅凭这些就磨灭他的功绩,只能说这样仁慈的皇帝,生错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