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那么努力为什么挽救不了清朝 乾隆留下了什么样的隐患

日期:2023-10-2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留下的隐患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嘉庆帝

  嘉庆在清代历史上算不上是一个有为之君,他的治国理政能力是无法与乾隆相比的。不幸的是,在大清最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人力挽狂澜的时候,偏偏出了这样一个平庸的守成之君。不过,责任也不能全推给嘉庆,至少在他亲政以后,有下面三个问题是乾隆的历史遗留。

  一是吏治腐败。乾隆晚年陶醉于盛世景象之中,志满意骄,自以为是,对一些切责实弊,指陈自己过失的意见十分反感。各级官员为了迎合他的虚骄之心,刻意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

  尤其是晚年重用和珅致使官场吏治陷入腐败的泥潭不能自拔,上至朝廷,下至地方,贪赃枉法的风气十分盛行。官吏队伍中很少有人将国计民生放在心上,处理政务多是因循苟且,不思进取,效率极低。而在营私舞弊、搜刮钱财方面,却是人人踊跃,高明而又圆滑,贪污事件层出不穷

  乾隆为此曾诛戮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其中包括不少皇亲国戚和督抚大员,但除此之外他并没有采取多少彻底的措施。乾隆惩治的贪官都属于为恶极大、罪行无法掩饰者,其他相互包庇、逃脱法网的人占了一大部分。

  二是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始于康熙中叶,到了乾隆中期,土地集中的现象已经极为严重。当时的状况是:占有土地的人还不到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二,其余的人,不是沦为佃户,就是变成乞丐或流民。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就拿和珅来说,他占有田地8000顷,甚至连他的奴仆刘全占田也达600多顷。

  失去土地的贫苦百姓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朝不保夕。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的一个夜晚,北京城就有8000多乞丐冻死在街头,其惨象触目惊心。与此同时,统治阶级的生活与贫苦百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乾隆皇帝喜欢炫耀,他先后六次南巡,再加上连年用兵,耗资无数,劳民伤财。在皇家婚丧寿庆的仪式和众多的园林工程中,乾隆也是大肆铺设陈,尽情挥霍。清初的社会风俗崇尚俭朴,官僚地主们的穿着多用土布、黄麻制成,冬天穿着皮衣的人也不多见。到了乾隆末期,社会风俗变化极大。官僚地主阶层无不沉浸在奢华的氛围中。统治阶级的纸醉金迷和贫苦百姓的备受煎熬,预示着社会的衰败和动荡。

  三是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在官僚地主的压迫和剥削下,社会矛盾激化了,下层民众反抗斗争接连不断。乾隆中叶以后,先后爆发了山东王伦起义、甘肃少数民族起义、tai wang林爽文起义、湘黔苗民起义等规模较大的武装斗争。下层人民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如澎湃汹涌的波涛,强烈冲击着王朝的统治,使它日益走向衰朽。

  tai wang林爽文起义

  上述情况表明,摆在嘉庆面前的形势是严峻的。乾隆的去世给当时的政局带来了一场转机,为了扭转衰败的政局,嘉庆以铲除和珅打响了亲政的第一炮。不过,惩办和珅的同时,嘉庆并未在全国掀起一场较为彻底的反贪运动,和珅遍布各省的党羽也并未遭到清算。或许嘉庆是担心动作过大会影响朝局的稳定,但此举也证明了他的魄力不足。

  此后,嘉庆帝也推出了一些新政,史称“咸与维新”,但整体来看,效果并不好,最终也是不了了之。加上持续数年的白莲教起义,让本已脆弱的大清元气大伤,尽管最终是扑灭了,但衰败之势已无可挽回。

  嘉庆帝本意是想做一个好皇帝,他个人的确实也较为低调俭朴,但面对时局的艰危,他的一切努力都化作了泡影,以致于后人对嘉庆帝的态度平平淡淡。从这一点来看,嘉庆帝无疑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