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论能力不次于刘备 公孙瓒最后为什么会落到兵败身死的下场

日期:2023-10-2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公孙瓒兵败身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随着黄巾大起义的爆发,东汉王朝一步步走向崩溃。各地武将和军阀,乘机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割据一方称王称霸。河北涿郡人刘备,也拉起一支队伍,加入到逐鹿天下的行列。

  然而当时北方的各路诸侯中,董卓、袁绍、袁术、曹操、吕布等大军阀实力过于雄厚,刘备根本无力与之抗衡,连战连败,奋斗几年却一事无成,依旧是个兵微将寡的草台班子。

  初平二年(191年),刘备有一次遭遇挫败,连仅有的根据地高唐县也被人夺占,刘备仓皇失措,连容身之地也没有,只得去投奔河北军阀公孙瓒。公孙瓒与刘备早年曾共同在名士卢植门下学习,两人关系密切,所以刘备在走投无路之时才会想起他。

  公孙瓒,辽西令支人,汉末三国初期北方著名的大军阀。其家族世代担任朝廷官吏,貌似和割据辽东的公孙渊家族还多少有点渊源。公孙瓒的发展之路充满传奇色彩。他最初是举孝廉出身,担任辽东属国长史,是个无人关注的下级官吏。

  公孙瓒所在的幽州地区是东汉边防前线,塞外的鲜卑骑兵时常突破长城南下侵扰。公孙瓒有一次带着几十个骑兵巡逻,意外遇上几百个鲜卑骑兵。公孙瓒的部下一看众寡不敌,只想不战而逃。

  公孙瓒却立即制止他们,告诉他们如果此时逃跑,必定会遭到鲜卑骑兵的追击,“则死尽矣”,不但不能跑,还应该趁着敌军不辨虚实,向其猛打猛冲,才有可能活命。他一声令下,自己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向鲜卑骑兵军阵,手持两刃矛上下翻飞,瞬间刺死数十个敌军,鲜卑骑兵果然被他的气势震慑,仓皇逃跑,公孙瓒一战成名。

  此后,在与鲜卑人、乌桓人的多次交战中,公孙瓒屡立战功,声誉鹊起,官职也一路走高,最终成为盘踞幽州的大军阀。在平定黄巾军起义过程中,公孙瓒“大破黄巾,还屯涅盘河,威震河北,冀州诸城无不望风响应”。当时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屡屡与公孙瓒发生军事冲突,多次被打的溃不成军抱头鼠窜,可见公孙瓒能力之强。

  公孙瓒威震北方,连三国战神赵云听说了他的大名,主动从河北常山前来投奔,向公孙瓒俯首称臣。而几乎与他同时起步的刘备,此时却还是个兵不满千的游击队长,可见公孙瓒的能力无论怎么说也不会次于刘备。

  遗憾的是,公孙瓒纵横北方十余年,手下人才济济兵多将广,最终却没能打出个名堂来,在公元199年易京之战中一败涂地,兵败身死。公孙瓒能力不次于刘备,在三国争霸战中占得先机,为什么会一事无成兵败身死?

  原来,公孙瓒能力虽强,却有两个致命缺陷。首先他不善于识别人才、驾驭人才。赵云这样的一流猛将跟随他数年,却始终得不到他的信任与重用,从未给其独当一面机会,使得赵云最终改换门庭投奔了刘备,而且这样的事例并非仅此一例。失去了人才的支持,在激烈的三国争霸战中要想胜出,就难上加难了。

  其次,公孙瓒还错杀了一人。他驻屯幽州期间,与幽州牧刘虞为了掌权,矛盾激烈。刘虞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汉光武帝刘秀之子刘强的嫡系后裔。刘虞为人正直清廉,勤政爱民,“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百姓歌悦之”,深得民心。

  刘虞忠于汉朝,对公孙瓒的割据称霸之举屡屡加以约束,使得公孙瓒恼羞成怒杀了他。刘虞死后,“百姓流泪,莫不痛惜”。公孙瓒由此失去民心支持,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了解更多三国史事,请阅读《知三国》。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