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晋大臣殷浩为何因一封空白信抑郁而终

日期:2023-10-2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殷浩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殷浩,东晋时期,官职:中军将军,都督储军事,早年以见识度量闻名于世,隐居十年后入朝为官。同为东晋时期的恒温当时由于消灭成汉而人气飙升。朝臣名声过大必然引起领导猜忌,司马昱招殷浩入朝为官并有意栽培,希望可以制衡恒温。

  既然是与恒温抗衡,此二人随同朝为官,却彼此猜忌。王羲之等人多次劝说殷浩与恒温团结和好不要是国家内部产生矛盾,但是殷浩始终不停劝阻。

  永和五年,后赵皇帝石虎逝世,诸子为争夺皇位而至内乱,这对于同时期的东晋来说却是难得的好时机。东晋决定趁后赵内乱之际,一举收复中原以及关中地区,统一全国。

  永和六年,同时上表北伐的恒温与殷浩,司马昱自然选择殷浩,多次上表未果的恒温自然恼羞成怒,于是第二年上表后亲自率领五万兵东下武昌。殷浩还因此被吓得想要辞官再次归隐。后被劝阻。

  永和九年,殷浩带七万大军大举北伐,却接连失败。这种时候对于一直针锋相对的恒温又怎么能不出手

  永和十年,朝廷因为恒温上表列举了殷浩的诸多罪行,便将殷浩贬为平民。

  其实从历史来看,殷浩此人并非无能之辈,但是人各有所长,殷浩谈天说地有一套,可是上了战场敌人岂会听他啰嗦。所谓做的远没说得漂亮,殷浩便是其中之一了。北伐之际殷浩也是满怀壮志,但是手下王羲之却一直不看好他,觉得他兵书没读几本,并且完全没有实战经验,舞文弄墨是殷浩擅长的,可是打仗可不是那么回事了,由于他的自大导致了两次北伐,两次都是惨败而归。人真的要看清自己,了解自己才能在让生活工作游刃有余

  归家的殷浩,书也不读了,花也不种了,日日在空中比划写字,却只有“咄咄怪事”四个字。

  殷浩走后一段时间,恒温忙完手中之事,可能时间久了,争斗之心也就没了。想着殷浩也是自己的老朋友,虽然打仗不行,但是书读的那么多,回来做文官还是不成问题的,但考虑到殷浩喜爱隐居怕对方拒绝,便写封信征求殷浩意见。

  收到信得殷浩自然是满心欢喜,“快给我笔墨纸砚,我要写信,我又可以做官了”家人听到这消息便开始忙活起来,给他洗头洗澡,准备衣服呀,疯癫了太久,总要收拾一下。

  收拾过后又叩头上香后,才坐下写信

  殷浩很激动,写字的手都会抖,可能是兴奋过头,可能是许久未拿起纸笔,信不知怎么写,要么嫌内容不够真诚,要么嫌字太丑。写了一封有一封,许久后还是未能写好,家人有些着急便催问殷浩何时写好,此时殷浩便更急,慌张的将一页白纸放入信封,还自我安慰到一切尽在不言中。

  恒温这边收到信后,打开一看:好你个殷浩,我如此抬举你,不做官也就罢了,居然寄来一张白纸,

  那边自以为和恒温心有灵犀的殷浩坐等却没有结果,这时才反应过来,空白信是大大的错误,可是为时已晚,最终抑郁而终。

  所以人有时候做事,要果断些,不能太过瞻前顾后,事情没有做之前,你永远无法掌握结果。准从本心才是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