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为朱元璋女婿却坐看朱棣篡位 他的40万大军到底在哪里

日期:2023-10-2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女婿梅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引言

  朱元璋本为一介布衣奈何元末天下大乱也让他有了崭露头脚机会,当然所有的一切都是被生活所逼做过乞丐当过和尚,最后参加义军靠着造反起家一路开挂,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统一了华夏大地。俗话说得好"老子英雄儿好汉",老朱家的造反基因也一并延续下去,随着朱元璋的驾崩皇长孙朱允文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第二代的大明皇帝,可惜的是屁股还没有坐暖和就被自己的四叔轰下去。

  作为燕王朱棣他的想法也是非常简单,天下是打下来的我也可以凭实力去争取,况且说到底还是我们老朱家的家务事外人不容置喙!可是在朱棣争夺天下的过程中,作为太祖朱元璋的女婿梅殷,手握40万大军却坐山观虎斗,到最后他的结局却成为了笑话!

  朱元璋

  朱棣造反成功

  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也不奇怪,首先这和朱元璋浓厚的"家天下"思想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他看来天底下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老朱家的,因此与其让朝廷重臣掌管边疆要地,还不如派遣自己的儿子世代镇守这些地方。

  这样做其实也开了历史倒车大肆分封诸王,其中燕王朱棣就被分在北平而这里地处险要,自从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之后,在过了将近400年之后才再一次回归中原。由此可见北平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本来朱元璋也有意立晋王为太子,奈何到最后也打消了这种打算。可惜的是年幼的朱允文根本无法节制自己的四叔,因为在朱元璋刚刚驾崩的时候就命令没有特殊诸王不得"入临、会葬",可是在众王爷当中也就只有朱棣敢于公然抗力,率领部下直奔京城奔丧。

  这样做简直就没有把朱允文放在眼里,于是乎在黄子澄和齐泰的建议下立主推动削藩。其本意是为了加强朝廷的权力,没有想到却成为造反的借口在公元1309年以"清君侧"的名义正式拉开了造反大旗造成了长达三年的战争,终于在公元1402年攻下应天府,在当年朱棣如愿以偿登基成为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造反成功的藩王。

  朱棣

  梅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明史记》载在洪武11年梅殷成为了朱元璋的女婿,由于是皇亲国戚自然而然也就受到了特殊关照,当然他本人也确实有真本事。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都能够让极度挑剔的朱元璋是相当高兴,而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二人之间的关系可谓情同父子,可以说在众多女婿当中能够有此殊荣他是唯一,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够让他在洪武朝混得相当开,甚至就连王爷见了也要礼让三分。

  并且在朱元璋驾崩之际,也密令梅殷竭尽全力辅佐皇太孙朱允文。可是再后来战争爆发之后叛军的进展并不是很顺利,尤其是围困济南三个多月也没有任何进展,为了避免后路被包抄也就不得不率兵北归。而此时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却建议放弃攻打沿路城池,率领大军直捣应天府只要能够拿下南京城天下也就唾手可得

  梅殷

  只挡路不追击

  于是乎朱棣直接采纳他的建议一路南下,避开有重兵把守的城市面对汹涌而来的叛军,朱允文也是慌了神命令梅殷率领40万大军驻扎在淮安,防止叛军偷袭南京。对于朱棣而言南京城近在眼前,如果能够让梅殷束手就擒或者是归附自己也是最好不过,这样一来天下大事可定也。

  没有想到派出的使者耳朵、鼻子都被割掉,这似乎是在告诉对方想要从这里走过免不了一场大战,在无奈之下也就只有绕开淮安重新选择一条道路进军南京,诡异的是梅殷的做法表明了与朱棣是不共戴天不会同流合污,可是当叛军选择改道后并没有选择追击而是任其离开,这样做就让大家感到有些不得其解。在公元1402年6月朱棣终于攻破南京城也如愿以偿成为皇帝,可是朱允文却不知所踪至于说他的去向到现在不可知,这也是大明朝两百多年来最大的悬案。

  朱棣

  梅殷40万大军在哪里?

  当叛军选择改到扬州之后,作为当年托孤之人梅殷居然没有派兵从后面追击,这也就使得叛军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在进攻南京城的时候也可以放开手脚,除此之外当朱棣大军在围攻南京城的时候,此时的建文帝也是危在旦夕但是掌握40万大军的梅殷却没有任何举动,仍然是在座山观虎斗既没有帮助朱棣,同时也没有任何救援的举动。

  因此很多人就认为朱棣之所以能够造反成功,不仅有天时地利同时也有很多人在明里暗里的帮助他,尤其是深受太祖喜爱的梅殷如果能骚扰叛军的后方或者是攻其后勤粮草,恐怕历史就会改写吧但是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在观望。其实这样做在当时也是很正常,毕竟这是老朱家的私事无论是谁当皇帝他也是驸马爷,自己的利益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或许这也就是为何会按兵不动的原因吧,在有意无意之中也帮助了朱棣顺利登上大位,只是前后不一致的做法为人们所不齿,也就为他接下来的命运打下来伏笔。

  朱允炆

  梅殷的结局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在朱棣大定天下后,逼迫自己的妹妹宁国公主给丈夫梅殷写了一封信,告诉他建文帝已经在大火中去世,命令他前往南京面见新皇帝。看到这封信之后先是大哭一场认为没有做好臣子应尽的义务,当着众人的面要追随先帝而去,可是到后来却自愿放弃兵权效忠朱棣。对于朱棣来说妹夫在当初也没有为难他内心也是比较高兴毕竟还是一家人吧,没有想到梅殷来到南京城心中是相当的不爽,尤其是在面见朱棣之后的一番对话让这位造反皇帝使面色难看。

  因此在这之后就立刻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或许是由于当初没有派兵追击叛军,以至于造成目前的这局面因此在平时难免有一些"闹骚之言",可是在当时锦衣卫、东厂耳目众多当这些话传到朱棣的耳朵之后,当初的那点"情义"也就不复存在,听了之后心中也是非常恼怒必将除之而后快。在永乐三年,上朝的过程中被人挤入水中而淹死,虽然在后来有人上奏是梅殷想不开跳河自尽。可是这样的说辞怎么能够让人信服,于是乎宁国公主直接跑到皇宫在皇帝面前是又哭又闹,除此之外一些同情梅殷的大臣也站出来说道,是有人故意整他挤入水中的。

  而在这个时候的朱棣也只能够下令彻查,最终将肇事者严办抄家同时封梅殷的儿子入朝为官。而所谓的肇事者假如没有收到皇帝的旨意,恐怕没有任何人有天大的胆子敢将皇亲国戚挤入桥下,可惜的是这些人不过是朱棣的抹脚布而已。

  朱棣

  结语

  朱棣能造反成功并非是他自己有多么厉害,而是在于朱允文身边不靠谱的大臣实在是太多,可惜了一手的王炸。当然至于说到梅殷此人也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说他是忠臣面对气势汹汹的叛军坚决不让道,然而也有人说他是个小人在坐山观虎斗,尤其是在前往南京"报道"的时候,还要在百官面前做"面子"让朱棣脸色难看,以此证明自己是忠于建文帝。

  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是小人一个,首先掌握40万大军,无论怎样都能给叛军带来极大麻烦。围攻南京朱棣也会投鼠忌器考虑后方是否稳固,这样南京城也就不会如此快速的被攻破,朱允炆也不会下落不明。总的来说他是在待价而沽还要成就自己一番美名,可惜的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落得了一场空就连自己的小命也呜呼哀哉

  参考文献《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