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对秦国百万雄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自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到始皇元年(前221),秦始皇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合纵连横的策略,发动并结束了统一六国之战。
秦国起兵时总兵力已有六十万,到了吞并齐国,完成了一统大业,已经坐拥百万雄师了。同时期的欧洲最大的战役第二次布匿战争,双方投入的总兵力也不过十余万,比起秦朝就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不客气的说,若是秦始皇打算远征欧洲,击破罗马统一欧洲也是轻而易举的。
然而就是这么强盛一时的秦国,却在完成统一后十四年就走向了覆灭,那么就在项羽刘邦联合破秦之时,联军的总兵力也就二十余万,秦军为何不堪一击让联军攻破咸阳,秦朝的百万军队又在何处?
灭秦的最后一战为咸阳之役,当时的咸阳由苏角,李由等人防守,主要由驻扎在咸阳的卫尉军、中尉军、都尉军三支军队守卫。卫尉军是负责宫廷的近卫精锐,只有一万人左右。中尉军则是护卫咸阳的近卫精锐,约两万人左右。而都尉军的职责,就是保证咸阳外围地区的安宁,十万人左右。而这三支军队也绝非秦国的最强战力,秦军的主力此时还没有回防咸阳。
秦军的最强主力在北方,是原本由蒙恬率领的三十万戍卫边军组成的。当时匈奴对中原的侵扰频繁且凶悍,作为直面匈奴、肩负着保家卫国重任的一线部队,这一支军队也是全都由精兵组成。秦朝有难,就算不能全部抽调,只调动三分之一的"蒙家军",抵御刘邦与项羽的军队也可以大大缓解局势。
然而天不遂人愿,"蒙家军"在天下动乱之前横遭变故。始皇死在了东巡的路上,秦二世胡亥为了篡位,与李斯、赵高勾结,隐瞒死讯,秘不发丧,并假传密诏杀害公子扶苏,而蒙恬作为扶苏最有力的支持者,自然也难逃一死。
蒙恬死前,担心蒙家军做出冲动之举,便要求他们驻守边疆,禁止南下。而蒙恬在边军威望极高,他的含冤而死,不仅使得蒙家军群龙无首,更使得他们对新帝失望,再加上他死前的命令,边军更不会在咸阳有难的时候前去援助了。
北方的秦军主力蒙家军不来驰援咸阳还情有可原,若非蒙恬冤死,蒙家军面对咸阳之难也不会坐视不管。然而秦国的另外一支主力军队没有能够援救咸阳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嬴政二十五年(前222),秦朝完成一统大业,称皇称帝的前一年,秦始皇派屠雎、任嚣、赵佗率50万分五路大军南下征服百越。
百越在当时就是我们所说的蛮荒之地,以秦朝当时的军事能力率领五十万大军南下讨伐百越,不说席卷百越,十余年的时间也早该征伐成功,绝对有能力北上平反,但是为何不见踪影?
这一支南下的军队,不是不能救,而是不想救。秦朝末年,奸臣赵高进谗秦二世胡亥,秦朝大权都掌控在了赵高的手里。而南下的这支军队,确实征服了岭南地区,但是见国内时局动荡,公子扶苏被害,便心生另起门户之意,在咸阳有难之时选择了隔岸观火。
汉高祖三年(前204),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岭南建立南越国,号称"南越武王"。在统治了岭南八十一年后,被汉朝所灭。
秦军的南北两支主力部队,未出一兵一卒,秦朝除了拱卫皇宫的御用军队就真的没有与刘邦项羽一战的军队吗?
当然不是,刨去了蒙家军与前往百越作战的部队外,秦国还有一支能够与起义军周旋的军队,那就是章邯手里的刑徒兵。在章邯手中握有二十余万士兵,于淤水和三户津被项羽楚军大败,于是向咸阳请援。原本应该从咸阳调派军队和主力军会合,一同项羽军作战,这样还是有可能挫败起义军。派回咸阳请援的司马欣不但没有被赵高应允,甚至还被赵高派人追杀。
司马欣九死一生,逃回了军营,章邯得以得知整个朝堂已在赵高的掌握之中。前线的作战节节败退,不得增援,一旦退守咸阳,自己肯定会被赵高问责,进而除掉自己好将兵权归入自己的囊中。想到这,章邯与司马欣、董翁率秦军约20万众向项羽投降,但是他的军队下场却最惨。
项羽得知秦军投降,心忧秦军生变,在新安城南(今河南义马内杀掉20余万的降兵。),而坑杀降军让项羽失了民心,刘邦得以积蓄自己的势力,最后颠覆了项羽的楚军。看过秦国百万雄师最后的下场,不经令人感慨唏嘘,原本强盛的国家却在昏君与奸臣的手里瞬间倾覆,其中的"韵味"值得后世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