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为何能成为曹魏权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249年,司马懿趁曹爽与魏主曹芳出城谒陵时,发动“高平陵之变”,自此曹魏的军政大权落入司马家族之手。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接任,继续执掌曹魏的军政大权,还废黜了曹芳,杀死了曹髦。最后由司马炎废掉曹奂,建立西晋王朝。那么问题来了,在此期间,曹姓宗室为何无人起兵反抗呢?
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他毕竟是曹魏的奠基人,他的儿子数量也不少,有二十五个之多。曹丕是魏国的开国皇帝,他有九个儿子。按理说,曹魏宗室人数不少,应该有能力制约司马懿的,可是他们却没有站出来反抗,眼看着自家的江山被他人夺去,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这件事全怪魏文帝曹丕!曹操在世期间,曹丕、曹植就争夺过世子之位。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建立曹魏政权。曹丕称帝后,就下诏让自己的弟弟们离开京城,到封地去生活。222年,曹丕下诏将弟弟们的爵位,由侯升为公。第二年,曹丕再度下诏,将弟弟们的爵位,由侯升为王。
应该说曹丕也采取了分封制,然而曹魏的分封制度有其名,而无其实,空有诸侯之号,实际上就是高级囚徒。曹丕对宗室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搞得诸侯们根本无法参与政治,更别说对抗司马懿了。曹魏对诸侯王的压制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曹魏的分封是“虚封”,诸王毫无政治权力。曹魏的宗室诸王虽然表面上看有自己的封地,然而他在封国内并没有领兵、治民以及理财的权力,“魏之王公,既徒有国土之名,而无社稷之实”。不仅如此,许多曹魏诸王甚至连生活都出现了问题,比如说曹植,“连遇瘠土,衣食不继”。
再说兵权方面,“王国使有老兵百余人,以卫其国”,每个诸侯王麾下只有百余个老兵,就这点兵力,别说勤王护驾了,连对付盗贼都费劲。即使这样,朝廷还不断从王国抽调丁壮。比如说曹植,他在给侄子的表章中写道,自己麾下的士兵只有150人,年纪在六十岁以上,甚至还有七十岁的。
第二,诸王的封地不断迁徙,居无定所。曹魏诸王的改封频率应该是历史上罕见的,还以曹植为例,他最初是临淄侯;黄初二年贬为安乡侯,不久改封鄄城侯;黄初三年,晋封鄄城王;黄初四年,改封雍丘王;太和元年,徙封浚仪王;太和二年,复还雍丘;太和三年,改封东阿王;太和六年,封为陈王。这种徙封形同流放!
第三,设置监察官员,监督诸王。诸王本来就够惨了,曹丕还设置“防辅监国以伺察之,王侯皆思为布衣而不能得”。诸王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朝廷的监督,在这场的情形之下,他们虽然是皇亲贵胄,但实际上形同囚犯。当司马家族威胁曹魏统治时,诸王尚且不能自保,又怎么能出面反抗呢?曹丕的宗室政策太过偏激,导致了曹魏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