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辽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北宋的历史上,与辽国的争战是重要的篇章,两国鏖战二十五年,期间爆发的战役不计其数,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关于宋辽之间的争战,许多人以为焦点是燕云十六州,但其实,自宋太宗赵光义兵败以后,北宋就难以夺回燕云十六州了。北宋与辽国拉锯战二十多年,真正争夺的焦点,其实是河北地区。
与燕云十六州相比,河北地区似乎显得不太起眼,但这里在古代,却一直都是战略要地。唐朝时,河北地区就已经高度开发,经济十分发达,“河北贡篚徵税,半乎九州” 。而且,河北地区还是军事要地,杜牧说“河北气俗浑厚,果于战耕” ,“冀州产健马,下者日驰二百里,所以兵常当天下。”
到北宋时,河北地区有了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后晋皇帝石敬瑭为获取契丹人的帮助,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人,自此以后,中原门户对契丹人大开,契丹的骑兵可以纵横而下,直袭中原大地。中原政权莫不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后周世宗柴荣曾收复两州三关之地,但他英年早逝,北伐被迫暂停。北宋建立以后,赵匡胤很想收复燕云十六州,但是他知道契丹人不好惹,于是确立“先南后北”的战略。可是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对此不以为然,他迫切地想要获得支持,于是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建功立业。
然而,赵光义两次北伐均告失败,北宋遭受重创,辽国则趁势南侵,一直到“澶渊之盟”的签订,辽国才停止南下的步伐。澶渊之盟的签订,保全了北宋,但也承认了辽国对于燕云十六州的主导权,北宋只能望北兴叹。
澶渊之盟终究只是一纸盟约,北宋明白,辽国想要南侵,随时都可以撕破盟约,所以,北宋必须要备战,想方设法抵御辽国的兵锋。燕云十六州丢失以后,北宋能够仰赖的,就只有河北地区了。范仲淹曾说:“国家御戎之计,在北为大。”包拯也说过说:“河北者,国家根本之地,存亡系焉。”
而对于辽国来说,河北地区则是辽国吞并北宋最后的一道障碍,只要能够攻下河北地区,契丹人的马蹄就可以随意南下。辽国曾多次对河北地区用兵,但往日将宋军打的丢盔卸甲的辽军,在这里却输多胜少,多次被宋军重创。直到金朝末年,蒙古大军南下时,也在河北地区遇到了困难。《大金国志》记载:“惟燕南雄、霸数州乃三关旧地,塘泺深阻兵不能入”。
河北地区对于北宋来说,就是它的命脉所在,是它能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而对于北方政权来说,攻下河北,灭亡北宋,就将易如反掌。所以,宋辽争战二十多年,河北地区才成了二者争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