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李牧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他们为什么不站起来反抗

日期:2023-10-2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对李牧和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千字文》

  战国四大名将分别是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他们都是从基层军官做起,依靠军功一步步走上名将舞台的。

  这四大名将经常被人拿来比较,其中比较最多的是白起和李牧,两人同为武安君,战场上也从无败绩,结局更是惊人的相似,令人痛惜。

  武安君,胜利的代名词

  白起和李牧,都被各自的君王封为武安君。

  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

  《史记正义》记载了白起获封武安君的原因:“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李牧三败秦军,成为战国后期少有能打败秦军的将领,赵惠王谓之为寡人的武安君。

  两人的战绩也完全配得上武安君的封号,关于他们的战绩历史文献中很容易找到,成为历朝历代军事家研究的课题,这里也就不再班门弄斧

  军事天才,逃不过君王猜忌

  两位军事天才,深谙兵法,临阵均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为战场死神。然而,两人都逃不过君王的猜忌,白起被秦昭襄王赐死杜邮,李牧被赵王迁诱杀,世人皆称两人死得冤枉。

  白起和李牧都因功高盖主,引起君王猜忌,加之小人离间。秦昭襄王被范雎蛊惑,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赵王迁则听信近臣郭开的谣言,不加调查证实,自毁长城

  而纵观整个古代,中国又有几位能够成为唐朝名将郭子仪,功高盖主主不疑,权倾朝野臣不忌呢?

  这是名将的悲剧,白起、李牧逃不过,他们身前的吴起、往后的韩信同样如此。帝王更为担心的是自身的安危,卧榻之侧岂能他人鼾睡?更何况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

  反抗?出生不允许

  或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既然两人指挥千军万马,为何要选择听天由命,不进行抵抗呢?

  战国七雄的韩赵魏不就是以下克上,三分晋国么?齐国也由原本的吕齐变成了田齐。可是,如果仔细回顾历史,就会发现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开国之君都是当时的卿大夫,手握军政大权。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时,晋国的土地上成为了韩虔﹑赵籍﹑魏斯三位卿大夫的地盘了,晋国国君成了摆设。

  田氏代齐,田恒自立为相,田氏掌握齐国国政,后自立为国君,受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同样,田恒也是掌握了齐国的军政大权。

  而白起、李牧只不过是纯粹的军事将领,无法与朝堂之上的政治家玩弄权术,往往轻易被记恨之人抓住把柄,遭到构陷。

  秦王坚持使用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揣摩不到秦王心思,竟然耿直地拒绝,惹来秦王的反感。

  李牧面对前来接掌帅印的宗室赵葱,更是信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以社稷和军民为由拒绝接受这道命令,犯了君王最大的忌讳。

  如果,白起和李牧真要发动军队反抗,想必响应者也是寥寥无几。两位只是行军打仗的将军,且出生地位并不高,都是从基层的军官一步步走上来的,是君王成就了两人。

  封建时期,忠君爱国思想浓厚,那些士大夫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军人跟随他们造反后,能得到什么?跟着无法成为君王的将军反抗无疑是愚蠢的,最后得不到任何的实惠,自身和家人都会遭受牵连。

  小结

  这两位战神,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李牧,每每读到李牧的历史时都会感到遗憾。这位爱兵如子,忠君爱国的名将竟然死在一个太监和一个昏君手中,实在不值。

  而白起,杀戮太重。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据二分之一。白起不能善终,也算是这些亡魂索命罢了!

  参考资料:《千字文》《史记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