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朱允炆削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日期:2023-10-3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允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朱允炆,大明的第二任皇帝,在朱元璋驾崩后的数月便开始最自己的皇叔们下手了,他所采取的方式是削藩,其实他这么做比起处死藩王本人,可能更为狠一些,因为处死藩王一人,至少他的子孙能继续享有皇族的富贵,但是一旦削藩就意味着,至此将是布衣之身。燕王朱棣没有坐以待毙,以靖难之役奠定胜局,朱允炆的削藩以失败而告终,那么朱允炆削藩失败是必然的吗?

  朱允炆削藩的时机不对

  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

  说的是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朱元璋驾崩后,作为新君的朱允炆执行朱元璋的遗嘱,让他的皇叔藩王不得来京城吊唁,其实这是朱元璋保护朱允炆和自己的儿子,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夺嫡局面的出现。但是,在朱允炆继位为帝后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开始强推削藩的政策,很大程度上就是怕自己的皇位不稳,在《明史·卷五·本纪第五·成祖一》中有记载:时谙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

  可以看出朱允炆的危机感,也难怪他会这样的感觉,昔日他的皇爷爷朱元璋身边的猛人,几乎都被清洗干净,哪有能镇得住像燕王这样的武将?但是,朱允炆削藩还是给了藩王反击的借口,随着湘、代、齐、岷等四王陆续被削掉藩王身份后,燕王反抗的时机正好来到,因为朱元璋才故去一年不到,你朱允炆就容不下自己的叔叔,昔日的仁爱形象难道是装出来的?于是清君侧靖国难便成为了他向自己侄子宣战的理由。

  朱允炆对于削藩无配套的引导措施

  在朱允炆看来,削藩就要一步到位,可是他却忽视了削藩带来的消极后果,这点他与他的智囊显然是预估不足,在朱元璋光环下生活的“皇三代”朱允炆,似乎忽略了他的皇叔们对于他继位,他的削藩政策,甚至对他身边齐泰等人的态度,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削藩后的昔日藩王该如何安置方案,朱允炆的做法很干脆,一撸到底!其实朱允炆应该易地而处想一想,如果他其中一位叔叔继位为帝,会不会也这么对待他?笔者以为大概率不会这么做,反而会让他的皇侄一脉世享荣华。

  就这点而言,不能简单地说朱允炆薄情,只能说朱允炆对于怎么统御他的皇叔很头疼,毕竟自己的皇位应该是他老爹朱标的,现在他老爹不在了,叔叔们遵照朱元璋的遗照奉他为帝,本身就已经在恪守臣子本分,不管是装出来的还是真的敬畏朱元璋,至少在他们的意识里,相安无事最重要,但是如果自己的皇侄找自己的麻烦,昔日的旧账那就和新账一起算算吧!

  朱允炆失败的必然性在哪?

  上书天子指泰、子澄为奸臣,并援《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首先,输在了大义上。朱棣之所以能高调的起兵反叛,就是靠朱元璋生前定下的《皇明祖训》,里面确实些下了,如果将来有臣子作乱,亲王可以帮助皇帝剿灭奸佞!但是,略微有区别的是,《皇明祖训》中写明的是天子密诏才可以,朱棣呢,这是依据前半句话执行,顶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帽子就可以起事,一定程度上是朱允炆给了朱棣造反的理由。

  其次,用人失当。最为明显就是李景隆,典型的绣花枕头。在接连失利后,居然让他还处在关键的位置上,在朱棣打到金陵城后,正是这位仁兄与另外一位王爷打开金川门,朱棣的大军得以顺利进入,朱允炆的皇帝也就做到了头。当然,朱允炆采用削藩到来的后果,显然和自己的预想出入颇大,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他继位为帝后,没有能做到大明的军权全覆盖,导致在实际的对战中,朱棣凭借多年的脸熟与个人魅力,完全碾压朱允炆。

  结语:朱允炆继位为帝的削藩之策,其实有一定的无奈,毕竟他的叔叔们都不是泥捏的普通人,基于皇位的稳定削藩看似合理,合法,但是却忽视了削藩到来的后遗症,只能说做皇帝,不是那么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