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3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庆礼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宋庆礼,永年县人。少时博览群书,才思敏锐,考中明经科,授职卫县尉。武则天当政时,被桓彦范所器重,召为幕僚。桓彦范时任侍御史,被朝廷派往河北地区,在居庸、岳岭、五回等路建立要塞,断绝交通,以防备突厥侵扰。
宋庆礼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不主镇压,而力主安抚。这在当时的确是精到的见解。“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二人不谋而合,防卫措施得力,因而北部边防得以现固。不久,宋庆礼升为大理评事,兼任岭南采访使。由于岭南距京师遥远,朝廷鞭长莫及,常常有一些不安定分子扰乱民心。当时崖州、振州等五州的首领,彼此不和,常常聚众斗殴,互相抢掠财物,闹得社会荒乱,民不安居。
再加当地天气炎热,瘴疫时有发生,因而朝廷命官视为危途,前几任采访使都没有到职。宋庆礼却不畏其难,不惧其险,及时到任视事。他遍走城乡各地,看望父老乡亲,询问风俗人情,了解民间疾苦。特别是掌握了阔事者的实际情况,然后把五州首领召集起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深明大义,讲清利害关系,令其改邪归正。五州首领受到感化,转变态度,“释仇相亲”。
这种宽和安抚的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岭南地区很快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秩序,广大百姓安居乐业。朝廷也裁撤了成卒五千人,节省了大量的军费。宋庆礼因为熟悉边事,且生性甘于吃苦耐劳,善于骑射,日乘马驰趋数百里,所以朝廷又任命他为河东、河北营田使。开元(713741)中期,又改任贝州刺史,仍兼河北支度营田使。起初,营州都督府设在柳城,控制着英和契两个少数民族。
武则天当政时期,由于都督赵文治理不当,致使奚和契丹反叛朝廷,他们攻陷州城,虏掠百姓,所到之处,狼烟一片,唐军在战斗中节节败退,所以后来不得不把营州的治所迁移到幽州以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开元五年(717),奚、契丹归附了大唐,唐玄宗又想把营州都督府重新迁回柳城。侍中宋環以为不可,庆礼则坚决拥护,他“甚陈其利”,认为这是唐朝重新在该地区巩固统治的大好时机。
这体现了宋庆礼的远见卓识。玄宗派宋庆礼和太子詹事姜师度等一同前往,在柳城重建营州城。庆礼善于谋划,指挥有方,调配人力物力得当,兴工ー个月,便大功告成。接着,玄宗又任命庆礼为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这给宋庆礼发挥其管理才能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他广泛接纳外来人口,大力倡导显荒种地,开电田八十余所;并招集胡汉商人,鼓励开店设铺。
数年之间,营州地区的农业和商业都发展起来,公私食康充实,人民生活富裕,边境安然无事。《旧唐书 宋庆礼传)说:“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这表明宋庆礼是一位勤政而又政的好官。但因为他做事情多,所以引发的议论也多。由于对部属约東严格,从而也会招来不满。遵照朝廷的意旨,在边地役夫兴工,也有人说长论短。他尽职尽责,求成心切,常常好发奇思异想。
为了谋求边境安全,曾采取过很多具体措施,有的效果好,有的也可能不好。如曾在边境险要之地,挖掘陷阱,放置刀枪,以阻挡敌人通过之路。有人就议论这不切实际。所以在开元七年(719),宋庆礼死后,在讨论给他一个什么号时,朝中大臣还展开过一场争论。太常博士张星说他“大刚则折,至察无徒”。还说他在营州任职期间,独断专行,发号施令,大兴土木,劳役百姓,“所亡万计”,这于家为害,于国则为凶。
因此,他建议:“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日 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不同意他的看法,駁斥说:"宋庆礼为人苦守节操,乃国之功臣,一朝成边,三十年如一日。仅此一点,常人就很难做到。何况营州边防十分重要,以往因赵文期用人不当,致使二十年间战火不断,我方损伤惨重,僵尸暴骨,敗将覆军,盖不可胜纪。'而宋庆礼在危难之回,寡命前往,以数千之役徒,无甲兵之强卫。“
又说:”依靠其周密思虑,调配有方,亲总其役,迅速工。使柳城固若金汤,胡人胆战心惊。从此停止海运粮饷,仓年年丰满,边亭晏然,河朔无扰。所有这一切,与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相比,其中的优劣利害不言自明。而你却说所亡万计,何其荒!“直到今天,契丹仍惧我掎角之势,不敢轻举安动,这都是宋庆礼的功劳。张九龄思请朝廷,根据宋庆礼平素的政绩,议定适当的谥号。
宋庆礼的侄子宋辞玉,也上朝廷为叔父鸣不平。最后,朝廷采纳了张九龄等人的意见,给宋庆礼谥为敬,并赠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