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的名字从何而来其中有哪些历史典故呢

日期:2023-10-3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21公里处,北依邙山,南临洛河,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建立之后,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1961年,白马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目前,白马寺占地面积约为200亩,根据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规划,白马寺的面积将达到1300亩,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佛寺。

  渊源

  白马寺的营建与中国历史上的“永平求法”紧密相连。东汉明帝曾夜梦金人,身高六丈,顶佩白光,自西方飞来。大臣傅毅认为这是西方的佛,汉明帝遂“感梦求法”,令蔡愔、秦景、王遵等十余人于永平七年(64年)赴天竺(古代印度)求佛法。他们在西域的大月氏(古代阿富汗)遇到了来自天竺的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得佛经佛像,于是相偕同行,以白马驮经,并于永平十年(67年)来到当时的京城洛阳。为了给两位高僧一个居住和译《四十二章经》的地方,汉明帝敕命在城西的雍门外按天竺式样建造了一组建筑,以僧人们暂住的“鸿胪寺”的“寺”字称之,为了纪念白马驮经之功,便将这组建筑命名为“白马寺”。

  另:摩腾原是中天竺(古印度)人,相貌仪表很俊美,精通大乘佛经和小乘佛经,以经常到各地周游传播教化为己任。从前,他曾经往天笔附属小柄,宣讲《金光明经》。当时正赶上敌人侵犯边境,摄摩腾说:"佛经中说:‘能够宣讲佛经、佛法,可以得到地神的保护,使当地的人安居乐业。’现在战争刚刚开始,难道这就是宣讲佛经带来的好处吗?”于是,他发誓要旨着生命危险,亲自前去调解。后来经过摄摩腾的调解,两国终于交好,因此,摄摩腾的声誉顿时显赫起来。 东汉永平(公元58年一75年)年间,汉明帝夜里梦见一个金光闪闪的人从空中飞来。于是,汉明帝召集群臣,让群臣对他的梦中之事给予解释。通事傅毅上奏道:“臣听说西域有一种神,其名叫‘佛’。陛下所梦见的金人,可能就是这种神吧?”汉明帝认为他讲的有道理,便派遣朗中蔡忄音、博士弟子秦景等人出使天竺,寻找访问佛法。蔡忄音等人在那里遇见了摄摩腾,邀请他来汉朝来。摄摩托车腾誓志传播、弘扬佛法,不怕疲劳艰苦,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

  经过流沙大沙漠,到了洛阳。汉明帝对摄摩腾特别给予奖赏和优待,在城西门外修建了佛舍,安排他居住。从此,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但是,由于佛法刚刚传布,人们还没有皈依诚信,所以摄摩腾对于佛经的深刻的理解,没有过多地宣传讲述。后来时间不长,摄摩腾死于洛阳。

  有记载说:摄摩腾翻译了《四十二章经》一卷,起初保存在兰台石室的第14间里。摄摩腾所住的地方,在现在洛阳城西雍门外的白马寺。

  相传说:国外有个小柄国王,曾下令毁坏各个佛教寺院,只剩下招提寺没有来得及毁掉。这天夜里有一匹白马围绕着佛塔悲鸣,有人立即禀报国王,国王立刻下令停止毁坏寺院。因此人们把招提寺改为白马寺。后来各个寺院取名时,多是效法此例。

  历史

  白马寺自建立后,便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传播中心。“摩腾”和“竺法兰”在这里翻译出了第一部汉语佛经《四十二章经》,后来另一位天竺僧人“昙柯迦罗”又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历朝历代也有许多西域和其他国家的僧侣来此览经求法。

  北魏时期,洛阳诸寺中,白马寺的香火最为隆盛。

  唐朝时,武则天任命她的男宠薛怀义为白马寺的住持,并在垂拱元年(685年)为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这时的白马寺发展到了历史上的顶峰,建筑宏伟,有僧众千余人,并吸引各国的佛教徒前来朝拜。此后白马寺又几经兴废,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两次重修,奠定了今日的格局。

  地位

  白马寺在中国佛教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被佛教界尊称为“释源”和“祖庭”,是中国伽蓝之首。有“祖庭十古”的说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古刹;白马寺的齐云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舍利塔;中国第一次去“西天取经”的朱士行始于白马寺;最早来中国的印度高僧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中国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白马寺的清凉台是中国最早的译经道场;中国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在白马寺译出;中国第一本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并最早在洛阳立坛传戒;中国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中国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