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民间疾苦极为重视,为何却没出现“洪武之治”

日期:2023-10-2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出身寒微、放过牛、当过和尚的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纵横捭阖,力挫群雄,终于平定四海,统一宇内。

  正是因为朱元璋出身寒微,洞悉百姓疾苦,因此即位后便大刀阔爷,整顿吏治。他说:“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墨。”凡贪墨之徒,一经发现,便绳之以法,毫不宽恕。官吏凡贪赃枉法者,一律发配到北方边地充军。贪污60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就连权势煊赫的驸马欧阳伦,也因私贩茶叶而被斩首。洪武十八年(1385年),户部侍郎郭桓盗卖税粮案发,被处死的官员多达万人。经过朱元璋的严厉整饬,在他30余年的帝王生涯中,政治清明,弊绝风清,“一时守令畏法……吏治焕然丕变”。史家的记载也许有溢美之辞,但是奸佞之徒谈虎色变,却是事实。

  令人惋惜的是,朱元璋苦心孤诣惨淡经营了几十年,在历史上却没有出现堪与西汉初年的“文景之治”、唐代初年的“贞观之治”可比的“洪武之治”。所以然者何?残忍刻薄,疑心太重,杀人太多故也。李世民出身世家,故胸怀宽广;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故鸡肠狗肚,心胸狭窄。战国时的范蠡说越王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安乐,朱元璋也是这类角色。

  天下平定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些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文臣宿将自然都位高权重。朱元璋害怕这些人功高震主,于是有计划地屠戮功臣,大有不赶尽杀绝决不停手之势。宰相胡惟庸“谋反”一案,先后有三万余人被杀;蓝玉“谋反”一案,又有一万多人丢了性命!平心而论,胡惟庸身为宰辅,已位极人臣,他怎敢觊觎天子宝座?蓝玉不过一赳赳武夫倚势凌人则有之,要夺大明江山,证据显然不足。更何况他们不在干戈纷扰时谋反,却在天下一统之后篡逆,天下哪有这么笨的人?朱元璋简直杀红了眼睛,甚至他的亲侄、外甥都死在他的屠刀之下。一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连性命都难以保全,谁还肯为天子尽忠?

  对于手无寸铁的儒士,朱元璋也刻意防范。为了侦察别人隐私,他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莘莘士子的举手投足,都在特务的严密监视之下。钱宰在公余之暇信口吟了一首诗,其中有“五更朝罢尚嫌迟”的诗句。不料隔墙有耳,早已被特务录在纸上,报告给了朱元璋。次日上朝时,朱元璋指着诗中的“嫌”字说,你的诗写得不错,只是朕并没有“嫌”你,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手足无措,连忙叩头谢罪。国子祭酒宋讷一天因小事闷闷不乐,特务在门缝里看得明白,照实画了下来。次日朱元璋问他因何生气,宋讷如实回答,并问皇帝何以知晓。朱元璋莞尔一笑,拿出了画像,宋讷不由得大惊失色。弘文馆学士罗复仁老实木讷,却直言敢谏,只因他原是陈友谅的部下,朱元璋心存芥蒂,竟亲自到他家查看。见他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才放下心来,夸奖他恪守官箴,一尘不染,又命人给他换了一套大房子。当然,这种旷古恩典只是例外。

  朱元璋一味屠戮,良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等到靖难兵起,要找一个带兵的将帅都很难。建文帝束手无策,眼看着叔父朱棣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夺走了江山。假如朱元璋对待臣下赤诚相见,君臣一体,上下同心,“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当不难重现于明朝。明初没有出现“洪武之治”,朱元璋政策的失误是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