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3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蔡邕是东汉辞赋大家,他博学多才,诗文、天文、书法等造诣都很高,留下百篇辞赋名作,创造了书法“飞白书”,斫成传世名琴焦尾琴,是一位后世推崇的旷世之才。然而和历代许多才子一样,蔡邕最终无力在官场上左右逢源,导致结局悲惨。
蔡邕时期,正是东汉灵帝执政期间,宦官专权,皇权减弱。汉灵帝还打破规制,一次性封了12位宫中常侍,史称“十常侍”;并搜刮民财,致使民怨沸腾,生灵涂炭,出现末日之相。当时很多官员对灵帝的做法敢怒不敢言,都选择明哲保身。
唯独蔡邕性格耿直,想扭转乾坤,经常上奏灵帝,请求削弱宦官权力,还政治清明。然而灵帝将权力移交宦官后,整日吃喝玩乐,越发注重享受,也越发依赖身边的宦官。蔡邕一道又一道的上奏,灵帝对此厌烦不已,选择不予理会。久而久之,蔡邕成了宦官集团的眼中钉,他们寻了一次机会向灵帝进谗言,蔡邕因此获罪,被流放朔方。
幸运的是,被流放的第二年,天下大赦,蔡邕被释放。他本可以回乡安稳度日,但害怕宦官加害自己,竟然不敢回乡,于是带着家眷在江南躲了12年。这12年间,他居无定所,常常需要租房子。
就是在这样的漂泊路上,有一次蔡邕听到隔壁房东烧火做饭的时候,灶膛里传来“噼啪”一声脆响,他急忙冲过去,从灶膛里抢出已经被烧焦的一截老桐木,向房东讨了来。后来他就是用这截抢出来的桐木,斫成了因木头已被烧焦而得名的“焦尾琴”。“焦尾琴”后来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名琴之一,流芳百世,见之有幸。
蔡邕不仅擅斫琴,还弹琴绝妙、擅琴学理论,他所著的《琴赋》《琴操》影响着整个琴学,是至今不衰的琴学读物。他还以琴抒发心志,创作的琴曲《忆故人》,结构严谨,旋律工整,曲调悠悠如诉,是历代琴家必习曲目。只是蔡邕一路漂泊,纵然有才,有琴,却终归不敢回乡。直到灵帝死后,董卓当权,这个局面才得到了扭转。
董卓作为一代恶臣,却对蔡邕之才十分敬仰,并软硬兼施,特召他回朝。蔡邕回朝后,得到董卓重用,三日之内连连升级,做到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不过也正因此,他和董卓的命运被绑到了一起。
在天下人眼里董卓挟天子成暴政,但在蔡邕眼中,董卓救他于流亡,有恩义。所以在董卓被司徒王允设计害死后,蔡邕在宴席上谈到董卓时,竟面容悲戚,流下了眼泪。结果,此举激怒王允,王允将他作为董卓同党下狱。蔡邕自知情况不妙,自请酷刑,以保命写完《汉书》,王允却不为所动,不久后,蔡邕惨死狱中。
他死时,天下才子无不悲戚心痛。然而,他的死在那样一个动荡时期,其实早已注定:蔡邕是旷世之才,却始终怀有温度。他仁孝,曾在母亲卧病期间衣不解带几个月,精心照顾,所以他会在别人明哲保身的时刻,出面弹劾宦官,会在董卓死后大快人心的时刻,忽然念及董卓的恩情,流泪悼念,从而获罪身死。
纵观古代历史,不少有才的人在政治上都无好运,为什么?因为古代皇权下的政治无须温情,只需要理性,一旦背离,很难全身而退。而蔡邕是个纯粹的才子,有才子的温度,感性又单纯,所以说他是成于才华,败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