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3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你知道长平之战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战国末年,秦赵两国是唯二的强国,也就是说,一统天下的胜利者会在秦赵之间产生。历史上,决定这一胜负的战役便是长平之战。但是,如果单单从赵国的角度看,人们会惊奇地发现,赵国事先毫无准备,这不过就是一笔送上门的便宜买卖。因为此战的起因,跟赵国一点关系都没有。
秦军攻陷上党郡,韩国割地求和
秦国自秦惠文王龙门相王后,便让东方六国明白了:秦要东出。而上党则因其独特地势成为了秦军必争之地,公元前262年,秦军攻下韩国上党郡,韩王无奈之下,只能把上党郡拱手让出,以求秦军放过韩国。
刚开始,事情的发展在秦国计划之内,可是,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变数:上党郡太守,冯亭。冯太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如今看着韩国被秦国这样欺负,冯太守对秦国深恶痛绝,民族自尊心使他不愿意将上党郡交出,于是,冯太守转头便跑去赵国,并表示:自己愿意无偿献出上党郡给赵国。
赵王贪婪,接受上党郡
据历史记载,冯亭来献地的前一晚,赵王做了一个梦,梦里面,赵王置身于一片黄金之中,眼看着天上一个劲儿下黄金雨,赵王笑得合不拢嘴,等到他完全沉溺其中时,突然一眨眼,身边的黄金化为乌有,之后,赵王梦醒。
第二天上朝,赵王看到冯亭,便打算接受上党郡,王叔平原君赵胜亦赞同其做法。可是,丞相虞卿并不赞同,他认为这样做有风险,正在此时,赵王说出昨晚所做的梦境,认为是上天暗示自己,要发大财,可丞相坚决不同意,不过最终,还是没有拗过赵王与平原君,或许是因为,对王室中人而言,开疆拓土的诱惑太大,这既不损兵折将又能得到土地的买卖,对于他们而言真的很难拒绝,就像当年的楚怀王,无法拒绝张仪白送的商於之地是一个道理。
廉颇筑起三道防线
远在咸阳城的秦昭襄王嬴稷,知道赵王接受上党郡后大怒,命令秦军即刻带上两年粮草,出征上党,誓要夺回被赵王贪下的土地。此战,对于秦国而言,是远征,可对于赵国而言,却是本土作战。赵王派出廉颇将军,前往作战。不出意外,廉颇将军先到达上党,并在此处,构建防线。
第一条防线是空仓岭防线,纵深40千米,赵军在第一条防线后,构筑壁垒,与丹水东岸放置辎重的大粮山相接,保证了第一道防线的粮草问题。
第二道防线是丹水防线,沿丹水东侧而建,大粮山位于该防线东南方向能够保证第二道防线的粮草问题。大粮山与丹水东岸的韩王山成为赵军第二大道防线上的眼睛,可以从此两地,俯瞰第二道防线,甚至可以看到第一道空仓岭防线。
第三条防线是百里石长城,从丹水北面的长平关向东一直到马鞍壑,总长约百里,称为百里石长城。中间只有一个出入口,便是故关。
三道防线的用意何在
廉颇将军早已想好了对策,等秦军远道而来,赵军首先以逸待劳,于空仓岭防线与秦军正面交锋,此战唯一目的,就是试探秦军的实力。众所周知,秦军乃虎狼之师,自商鞅变法以来,鲜有败仗。而赵国也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实力突飞猛进,所以,面对不知成败如何的局面,廉颇将军决定用第一道防线,试探秦军真实实力,就算赵军不敌秦军,也能利用地理优势,节节消耗秦军,争取一比一交换兵力。
而在了解秦军实力后,若秦军强于赵军,则赵军可于第二道防线,与秦军长久对峙,先不说秦军远道而来,后方补给远不及赵军,就算秦军能保证补给线不出问题,这时的秦军主力,全部会被廉颇将军的第二道防线困在泽州盆地以内,那么,只要东方五国愿意出兵相救,则秦军全部主力,有去无回。
而第三道防线,则是廉颇将军留给赵军的退路,亦是赵军的稳定补给线,只要丹水防线还有兵力,则第三道防线,永不可破。
此三道防线,进退有据,可攻可守,尤其是丹水防线,只要赵军坚守不出,秦军便无法踏足赵国本土半步,由此可见,廉颇将军不愧为大将风范,其老成谋国之能,名不虚传。
秦赵外交风云
等秦军到达空仓岭防线,很快与赵军进行了一场厮杀,而这场厮杀的结果是秦赵伤亡人数,约一比一。果然不出廉颇将军所料,秦军与赵军旗鼓相当,因此,赵军按照战前早已准备好的战略向丹水西岸撤退。
而秦军则向东延伸至丹水东岸,并将空仓岭防线后的赵军第一道壁垒重新修葺,使其成为秦军的第一道壁垒。与此同时,秦军主力尽陷泽州盆地,秦赵两国都需要寻找外援。
对于秦国来说,秦国知道,东方五国绝不会出手帮他,因为秦国之前也攻打过其他国家,其他五国要是两不相帮,就已经很对得起秦国了。而对于赵国来说,只要其他五国出兵,就一定能消灭秦军。
秦国那里,由丞相范睢亲自到列国游说,并许以不同利益,比如:对楚国,范睢告诉楚王,秦国愿意与楚国交好,绝不南下犯楚,这一时期,楚国可以出兵攻打齐国,毕竟现在的齐国已经打不赢楚国了,要是楚国乘人之危攻打秦国,那么,一旦秦国撤回军队,第一个就是收拾楚国,而如果楚国此时率兵攻打齐国,那就是稳操胜券。楚王听后,立即接受了这个建议,由此齐楚两国不会帮赵国。
而对于魏韩两国,就有些伤神了,魏韩赵三家本为同源,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很大程度上会支持赵国,面对这一困境,秦王嬴稷派武安君白起出使魏韩,白起,秦国战神,魏韩两国的噩梦,曾多次将魏韩大军杀得片甲不留,魏王韩王只要知道武安君尚在秦国,就害怕秦国攻打过来,因此,魏韩两国处于既想报仇,有怕被秦国报复的局面。
此时,赵国国内有两派,一方是丞相虞卿,主张结盟魏韩,一方是平原君赵胜,主张与秦国和谈。面对这样的针锋相对,赵王的办法居然是:和稀泥。他让赵胜去秦国和谈,让虞卿去魏韩结盟。无论哪一方成了,赵王都愿意接受那个结果。
赵王以为,如此就万无一失了,可他没想过,在自己已经打败了第一次战役后马上求和,魏韩怎会相信赵国真有底气与秦争锋?因此,结盟未成。赵胜那里,一开始,魏韩不表态,秦国就拖着,等魏韩表示不接受结盟,秦国立刻表示不接受和谈,结果就是,在外交上,秦国完胜赵国。秦赵两军继续对峙于长平,他国袖手旁观。
结语:
从廉颇将军的三道防线及赵国的外交策略可以看出,赵国并没有主动攻击秦国的打算,赵军主要目的是守土,而且接受上党郡乃是临时起意,之前,赵国从没做此打算,对于赵王而言,这只能算是一笔便宜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