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3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五代篡位传统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说起历史上最虚情假意的政权更迭仪式肯定会想到禅让。王莽开了先河之后,就有曹魏代汉,因果循环般地又有了司马晋代魏。而到了唐末,朱温又通过禅让建立了梁,拉开了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的大幕。
禅让之所以被野心家喜好,是为了得国的正统性,宋太祖赵匡胤也不例外。而且他还在禅让得国之前,先来了一出皇帝的新装大戏,就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后的“杯酒释兵权”还弄成他是被逼无奈才不得不造反的。
对于赵匡胤是否才是兵变主谋,因为宋史的蓝本《宋太祖实录》多有删节而语焉不详,所以很难以史料为依据,也因此网上有不少文章认为赵匡胤是无辜的。
但实际上,这黄袍加身的戏码,就如魏晋爱禅让一样,是五代流行的一种篡国方式。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郭威早在赵匡胤十年前就上演过黄袍加身,结果真被赵匡胤学会了。
不过郭威也是跟前辈学的,最早因为被众将拥立而成为皇帝的,是后唐的明宗,也就是李嗣源。看似两人间夹着后晋、后汉,时间很久远,但实则在李嗣源造反时,郭威是被推翻的唐庄宗亲卫“从马直”的一员,于是后来他大军在握时也就有样学样了。
除了后梁,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一个圈子的
五代走马灯似的改朝换代,看似混乱异常,实则很好分辨,除了灭掉大唐的后梁之外,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是从同一个军事集团诞生的。改朝换代只是集团内部的重新组合。就是大宋赵匡胤本来也是在这个集团成长起来的。
替大唐南征北战的沙陀人
这个军事集团成型于唐晚期,可以称之为沙陀集团,也可以称其为代北集团。前者是因为该集团最初的中坚力量是沙陀人,也就是突厥遗种。
沙陀,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处月居金娑山之阳,蒲类之东,有大碛,名沙陀,故号沙陀突厥云。——《新唐书》
而后者,是因为沙陀人被唐朝安置在了代北,也就是今日山西北部内蒙河北一带后,融合了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和当地汉人后才真正形成规模。并从代北杀向全国,替大唐南征北战。
虽然沙陀人曾经背叛过大唐,但后来却又成了大唐的最后支柱,甚至在大唐灭亡后,仍扛着大唐旗帜对抗后梁近二十年。
沙陀之主的李克用死前拿出三支箭递给承位的李存勖,这可不是说让儿子们同心协力的意思,
“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阿保机与我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伐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恨矣。”——《五代史》
后梁建立后 沙陀人仍高举大唐旗帜
在完成了前两项遗命后,李存勖继承了大唐国号,史称“后唐”,随即发兵灭掉了后梁。
唐庄宗李存勖是李克用的义子。残唐演义中说的李存孝等“十三太保”,其实是说少了。收义子是沙陀人的惯例,李克用的义子甚至能集结独立成军,号“义儿军”。
但就如《五代史》所言,干儿子多了,还都是能征惯战之辈,内讧是不可避免的。
唐自号沙陀,起代北,其所与俱皆一时雄杰虣武之士,往往养以为儿,号“义儿军”,至其有天下,多用以成功业,及其亡也亦由焉。
前后五十年的五代史完全是一部富不过三代的造反史。将李存勖拉下皇位的是干哥哥李嗣源,造李嗣源儿子反的是他的干儿子李从珂。灭了李从珂的后唐的是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石敬瑭大将刘知远坐视他的侄子石重贵被契丹人抓走,然后建立后汉。郭威又干掉了刘知远的儿子建立了后周。最后的果子被赵匡胤一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给摘了。
赵匡胤是黄袍加身 李嗣源是被刀枪加身 这才叫被逼无奈
李嗣源是个大字不识的猛将,李存勖继位后南征北战,其实大半功劳应该算在李嗣源头上,比如打跑契丹,比如攻灭后梁。这样的猛人自然就功高震主了。李存勖就派朱守殷监视李嗣源。
后唐版图
李存勖一开始还算英主,只不过灭了后梁后,就开始放飞自己了,不仅宠幸佞臣,而且诛杀了不少后唐大将,弄得人人自危。这个朱守殷也是对李存勖不满的,于是就对李嗣源说,
“德业振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公可谓振主矣,宜自图之,无与祸会。”
李嗣源直接回答说,“吾心不负天地,祸福之来,吾无所避,付之于天,卿勿多谈也。”
李存勖倒行逆施的,本来就有拥兵自重习惯的各方节度使坐不住了。魏博军率先发难,攻陷了邺城。李存勖派元行钦去平叛,结果元行钦大败而归。没办法这才派出了李存勖带着皇帝的亲兵“从马直”去讨伐叛军。
没想到,李存勖真是惹的天怒人怨的,竟然连他的亲兵都背叛了。趁夜攻打李嗣源本部,最后将李嗣源团团围住,也不是要杀他,就是要求李嗣源自立。
刀枪加身之下,李嗣源只能从了。进了邺城之后,趁守备松弛,他找了借口就逃出了城。
这时,李嗣源被干儿子坑了。他的干儿子就是刚打了败战的元行钦。
元行钦要捅刀干爹的理由也简单,因为在李嗣源自己有儿子,也有不少干儿子,元行钦本身又不是沙陀人,而是降将,先天不足,所以好东西轮不到他多少了。而确实也能征惯战的他是李存勖的宠臣,干掉李嗣源,那么李嗣源的位置就一定是他的。
李嗣源想立李存勖的儿子为帝 结果把他们的命都坑没了
元行钦没有直接下手,在得知李嗣源从邺城逃脱后却直接通知李存勖,说干爹造反了。而且将李嗣源几次请罪的奏折也截了下来。
唐庄宗李存勖其实心里也不认为李嗣源会造反,于是将李嗣源的儿子李从璟派来问个明白,结果被元行钦给扣下了。
一直没得到朝廷回信的李嗣源这下子才真慌了,他的女婿石敬瑭更是直接说了,
“夫事成于果决而败于犹豫,安有上将与叛卒入贼城,而他日得保无恙乎!”——《资治通鉴》
众人怂恿之下,李嗣源这才决定起兵。李克用的干儿子就剩下李存勖和李嗣源了,李存勖还想最后努力一下,就又把李从璟派了过去,结果又被元行钦拦住,而且这次是直接杀了。
这一下,李嗣源是铁了心要把李存勖搞下去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时之间后唐各处兵马都跟着李嗣源起了兵,最后在夺城之战中,李存勖中箭而亡。
虽然入了都城洛阳,不过李嗣源没想着自己当皇帝,而是要等着李存勖的长子李继岌继位。李继岌当时正远征蜀中,等他回师一听老爸死了,居然想不开找人把自己勒死了。
李嗣源仍不放弃,要求大家去把李存勖的儿子们都找回来。这些杀了皇帝的人们哪能干啊,找是拼命找了,但是找到了就是一刀。于是李存勖的儿子们一个露面的都没有。
最后,已经60岁的李嗣源当了皇帝,为唐明宗。
此时,周太祖郭威24岁。为李存勖亲兵“从马直”的一员。不过从马直先后都叛变了,在邺城逼李嗣源自立,在洛阳之战时又打开了城门。虽然还是个小兵,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对郭威的影响应该更大吧。
郭威黄旗加身 给赵匡胤当了个好榜样
郭威45岁的时候,刘知远建立后汉,不过刘知远才当了一年皇帝就死了,让已经是丞相的郭威几个人给他儿子当辅政。
郭威像
刘知远一死,本来他的江山就是趁着后晋皇帝被契丹抓走而得来的,于是天下大乱,于是郭威就去平叛。不得不说,五代的君主基本上一个比一个能打,很快就稳定了局势。
不过这时候刘知远的儿子刘承祐坐不住了,郭威的风头可压过他这皇帝了。于是刘承祐就指使人去杀郭威。可惜,没人瞧得上这皇帝,派去除掉郭威的人竟然向郭威告密,为了自保,郭威就翻出了一个旗号,为“清君侧”。刘承祐也狠,直接给郭威来了个满门抄斩。
打仗的事没啥可说的,郭威不费吹灰之力就干掉了刘承祐的军队。随后就逼迫皇太后让自己监国,立了个小皇帝。
这一下就有点像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了。其野心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郭威也是个心急的,当监国才一年,就命人谎报契丹来犯,于是他就带着大队人马北上了。
在檀州修整的时候,大戏来了。
“诸军将士大噪趋驿,如墙而进,帝闭门拒之。军士登墙越屋而入,请帝为天子。”——《五代史》
理由是我们这些当兵的随你干掉了后汉皇帝,已经不能为刘氏所容,所以你必须当天子。
“或裂黄旗以被威体,共扶抱之,呼万岁震地,因拥威南行。”——《资治通鉴》
虽然不是准备得不如黄袍加身那么充分,但是黄旗加身也足够了。
当时赵匡胤24岁,已经是禁军中的中层将领。十年后黄袍加身,34岁就成了大宋开国皇帝。
赵匡胤像
物语说
唐朝的皇帝也是随着隋朝穿黄色的,但是一开始只是禁止庶民穿黄色的衣服。不过等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就禁止任何人再穿黄袍,否则就是谋反。
赵匡胤能够顺利夺取天下,也是沾了五代也一直是军人执政的光。就如后晋时的造反者安重荣说的,“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不过就是看谁胳膊粗兵马多,而自动忽略了儒家的忠君思想。
也正是因为知道自己怎么当的天子,才有了后来的“杯酒释兵权”。强化了中央集权,极力削弱地方军事实力。大宋朝开启了文官当道的时代。
参考资料《新旧唐书》《新旧五代史》《资治通鉴》《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