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晋,世家大族的地位是怎样的西晋皇帝如何对待他们的

日期:2023-10-3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说起西晋这个朝代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曹魏后期,曹氏政权的捍卫者曹爽集团被司马懿所灭,司马懿控制了朝廷军政大权,曹魏皇帝逐渐沦为傀儡。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苦心经营,到司马炎当权时期称帝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司马炎废掉曹奂,取曹魏政权而代之,建立新王朝,国号为“晋”,历史上称“西晋”。然而西晋从公元265年成立到公元316年灭亡,期间仅存续了51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短命王朝。西晋时期爆发了杨贾之乱,“八王之乱”等,杨骏背后是世家大族势力,“八王之乱”世家大族更是参与其中。从整个过程来看,世家大族在重要事件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世家大族对西晋初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司马氏借助世家大族巩固统治,世家大族纷纷投降司马氏怀抱。

  司马懿在铲除曹爽集团后,国内仍存在许多支持曹魏政权的势力,包括当时的世家大族。为了拉拢世家大族,司马氏通过联姻的方式与各地世家大族建立亲密关系。这一期间司马氏对世家大族态度是不断的拉拢,不断的释放善意。

  司马懿娶了山氏的女儿为妻,山氏则是司马懿亲信山涛的祖姑母;司马师娶了羊祜的姐姐为妻,羊祜则是灭掉吴国的名将;司马昭娶了王朗孙女为妻,王朗则是曹魏三朝重臣;除此之外,司马懿还将女儿嫁给了杜预。

  “钟会作乱于蜀,而文帝将西征,时魏王公并在邱,帝谓涛曰:西偏无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晋书》卷四十三《山涛传》

  在当时,山氏、羊氏、王氏、杜氏是非常有实力、有威名的豪门望族。司马家族以姻亲为纽带将有代表性的世家大族聚集在自己周围后,“树倒猢狲散”,其他世家大族清楚曹魏大势已去,为了家族的长远利益,纷纷投靠选择加入了司马家族阵营,这为司马懿镇压亲曹魏势力,巩固统治提供了保障。

  世家大族对司马氏的坚定支持在后续战争中充分显现出来。曹爽集团在朝廷中被司马懿铲除后,地方仍有忠于曹魏的势力蠢蠢欲动

  公元251年,太尉王陵联合兖州刺史也是自己外甥的令狐愚在淮南密谋诛杀司马氏,然还未举兵就已泄密,遭到司马懿大军征讨,王陵无奈自杀;公元255年,扬州刺史文钦联合镇东将军毌丘俭在寿春起兵誓要诛杀司马师,司马师亲率10万大军迅速镇压,毌丘俭被斩首;公元257年七月,诸葛诞起兵征讨司马昭,仅不到8个月即宣告失败,诸葛诞身亡。以上就是著名的淮南三叛,淮南三叛后曹魏地方势力彻底被清除,中央军政大权也被牢牢的控制在司马氏手中。

  针对司马氏家族的三次叛乱,有两大共同点,一是反抗司马氏的过程中并未得世家大族支持,仅仅是起兵者孤军奋战,势单力薄,根本没有取胜的把握;二是,每次战争持续时间都比较短,起事后快速被镇压。此两点充分说明了世家大族不再响应曹魏的势力,至少在行动上没有表现出来,已经完全站在了司马氏一边。到了司马炎一代,在世家大族的默认和支持下,司马炎废曹帝自立为君,这也是当时为何没有爆发流血事件的原因。

  二、司马氏从制度上保证了世家大族利益的最大化,世家大族逐步走向腐化。

  司马氏依靠世家大族建立了晋王朝,世家大族功不可没,为了回报他们的支持与忠诚,司马炎当了皇帝后封王公大臣15人,赐予重要职位和恩典,而15人中大部分来自于世家大族。这一期间司马氏对世家大族的态度是回馈,支持世家大族获取更多的利益。

  “以骤骑将军石荀为大司马,封乐陵公,车骑将军陈赛为髙平公,卫将军贾充为车骑将军、鲁公,尚书令裴秀为矩鹿公,侍中荀勖为济北公…”《晋书》卷三《武帝纪》

  为了持续保证世家大族的利益和政治地位,晋武帝制定了诸项制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官品占田制和二品系资制度。

  官品占田制允许一品官员可占用五十公顷的土地,官员品级每降一级相应的占有土地则减少五公顷,到九级官员可占有十公顷的土地,从而在制度上规定了世家大族有占田的权力,保护了士族的经济特权。

  二品系资制度是在“计资定品”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中正官员为了迎合依附世家大族,经常言说世家大族的好,夸大世家大族官员和子弟的品质德行 ,从而使得出身于世家大族的人更容易当官和升迁。世家大族依靠二品系资制度将本代所享受的政治地位和官职顺利地延续到下一代,而非世家大族(寒门、低级门阀士族等)则很少有机会晋升到上层社会。阶层的固化和上升通道的闭塞,使得非世家大族借助宗族诸王的势力同世家大族争抢利益。

  官品占田制保证了世家大族的经济利益,二品系资制度确保了世家大族政治权益的延续,双重保证使得世家大族永享荣华覆贵,形成了一个腐朽的、庞大的官僚士族集团。

  官僚士族集团生活腐化,骄奢淫逸,败坏了社会风气。最典型的莫过于朝廷重臣王恺与石崇之间的攀比炫富。一次,王恺在石崇面前炫耀自己有一个两尺的珊瑚树,石崇瞥了一眼王恺,直接把他的珊瑚树打翻在地,然后让丫鬟拿出一大堆三四尺的珊瑚树让王恺随便选择,王恺顿时哑口无言

  “…岂既惋惜,又以为嫉己之宝,声色方厉。崇曰:‘不足多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糊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如惜比者甚众。惜況然自失矣。”《晋书》卷三十三《石崇传》

  石崇好宾客经常在家大摆宴席,而在喝酒期间喜欢让婢女请客人劝酒,如果客人不喝的话,石崇就会杀掉婢女。王恺故意不喝试探石崇的耐性,结果石崇连续杀了三个婢女。

  石崇每要客宴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世说新语·汰侈》

  三、司马氏为抑制世家大族势力重启“分封制”,宗王势力崛起。

  司马炎依靠世家大族建立了政权,作为回报司马炎保障了世家大族的荣华富贵,但世家大族腐败退化之快,正逐步侵蚀晋朝的统治根基。司马炎考虑到取代曹魏的轻而易举是因为缺少同姓宗族势力的拱卫保护,当下世家大族势力庞大,如果有一世家大族效仿司马氏当年的做法,晋朝岂不危矣。为可维护晋朝统治,司马炎重新启用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度,将宗族成员分到外地为藩王,以期拱卫朝廷。为了晋朝的长治久安,司马氏对世家大族的态度多了提防和防范。

  “封诸王以郡为国,”特令“邑两万户以上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下两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五百人。”《晋书》卷十四《地理志上》

  司马炎在位期间共实行了两次分封,第一次分封的对象是弟弟、堂兄弟以及叔父这一辈的,共计27人;第二次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子侄一辈的,共计14人。两次分封人数总共达到41人,构成了宗室王族主要势力。

  司马炎不仅封予宗王藩地,并赋予他们军政大权,即所在封地的各级官员都由藩王来选择任用,而且允许他们培养自己的军队。从短期来看,分封宗王在一定程度上对势力庞大的世家大族起到了震慑作用,有一定的制约性,对维护晋王朝的统治有着积极作用。但部分世家大族尤其是地方的世家大族同宗王进行勾结,共同争取更多的权益,构成新的利益集团,世家大族发展进入另一个新阶段。

  结语:

  晋朝的建立离不开世家大族的支持,在晋朝建立前和建立后司马氏对待世家大族的态度是不断变化的,伴随着态度的变化,世家大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司马氏和世家大族在合作是一个双赢的状态,司马炎当上了所期望的皇帝,世家大族得到了荫及子孙的荣华富贵。但司马炎不仅仅是世家大族的皇帝,还是司马一族的皇帝,随着世家大族在晋朝初期空前的发展,为了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他采取了分封制。被派往各地的宗王在晋武帝在位期间能够服从朝廷的统治,宗王势力与朝廷中世家大族之间在权力分配上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但这种平衡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皇帝作为调和的。随着司马炎的去世晋惠帝司马衷的登基,司马衷根本无法驾驭权势庞大的世家大族和拥有军政大权的宗王势力,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八王之乱,晋国国力消耗殆尽最终被外族所灭。本是为了抑制世家大族的势力,防范世家大族中再次出现一个“司马氏”,晋武帝重启分封,却为宗王之乱埋下了种子,西晋可谓是“成也世家大族,败也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