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小编为您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
酒文化,一直是中国历来经久不衰的一种文化,但这酒喝多了肯定是不好的,所以现在一些政府部门严禁饮酒。当年太平天国也曾颁布过禁酒令,最严的时候只要发现喝酒,二话不说直接就砍脑袋。
那太平天国为何会颁布禁酒令呢?有人说跟他们的领袖洪秀全有关,因为他不喜欢喝酒。
当年在还不是天王,只是个穿着破草鞋、背着破包袱到处苦巴巴求人信仰基督教的怪人时,洪秀全就到处宣扬禁酒。他在《原道救世歌》中就曾说过“即如好酒亦非正,成家宜戒败家汤;请观桀纣君天下,铁统江山为酒亡。”简单来说,就是喝酒能坏事败家,乃至亡国灭种。他和冯云山在紫荆山区传教时,修订了拜上帝的礼节,其中之一就是:凡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敬拜上帝,要供奉清茶三盏。很显然,这是借鉴了中国人敬神、祭祖的仪式,但却把原本用的酒改成了茶。
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之后,禁酒就成了一项基本国策,而且贯彻始终。
保存至今,签发于公元1854年5月的一份禁酒令直接就开宗明义,指出禁酒系“我主天王仰体天心,特降诏旨,谕令朝内军中人等一律不准饮酒。”如果违反禁令的话,喝酒者要“遵旨斩首示众”,知情而不举者也要一并治罪,检举揭发者则会获封当时最高荣誉职衔“恩赏丞相”。
后来,禁酒令愈演愈烈,对酒的打击力度也是越来越大。
原本太平天国官书中还有一点酒的影子,比如最早由官方出版的《天条书》,提到敬拜上帝时要用“牲醴茶饭”,这里的“醴”就是米酒之类。而到了厉行禁酒的后期,这些痕迹纷纷被抹除,最初的“牲醴茶饭”被改为了“牲馔茶饭”,这里的“馔”就是指饭食。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从理论上来看,太平天国后期禁酒要远比前期严格,可实际效果却刚好相反。
当时不但外地驻军饮酒者比比皆是,按照一些时人的记载,甚至在敬拜上帝的宗教活动时,也变成了有酒有肉的大吃大喝。天京城里的高官显贵也对禁酒令阳奉阴违,富礼赐(曾任驻沪领事馆翻译官)在《天京游记》里提到太平天国王爵们会餐时喝烧酒和洋酒,其中指名道姓的就有干王洪仁、扬王李明成等。这些高官显贵们不但和外国人共饮,还从洋人那里弄来洋酒、葡萄酒,天京城里也出现了地下酿坊,酿制被私下称为“天酒”的土烧酒。
那这究竟又是为何呢?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实说来也简单。
当年这份禁酒令是由东王杨秀清颁发的,他并不讨厌酒,而且他的能力也要远胜洪秀全。他行政手段高明,组织能力强,将禁酒令贯彻到他自认为合适的程度绰绰有余,比如在执行“饮酒者斩首不留”的禁令时,便偷换为了“饮酒误事者严惩不贷”。而且洪秀全这人眼高手低,又从不出宫门,别人只要不在他眼皮子底下喝酒就啥事儿没有。
如此一来的话,这禁酒令自然也就威力有限了,就连他儿子洪天贵福都自称“常喝酒”。
此外,洪秀全的禁酒也并非一刀切。比如干王洪仁,在禁酒令发布后就立即表示“没有酒就吃不下饭”,硬是要求破戒,很快就得到了恩准。这洪仁是洪秀全的族弟和当时的总理大臣,是洪秀全的亲信。如此严苛的禁令碰上亲信,便立马网开一面,别人又怎会把它当回事儿呢?
那么有人会问了,洪秀全为何如此讨厌喝酒呢?
有人说是因为宗教的原因,但基督教虽说反对酗酒,可并没有禁止寻常的饮酒行为。当然了,某些基督教派对酒持更加苛刻的态度。曾当过洪秀全宗教老师的罗孝全,他所属的“美国南部浸会”就主张尽可能禁酒,罗孝全本人也对饮酒深恶痛绝,或许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洪秀全。
其实早年的洪秀全也是喝酒的,本人是酒鬼的洪仁在供词中就曾说过:洪秀全被“上帝感召”后就“戒尽烟花酒僻等事”。由此可见,在此之前他不但喝过酒,而且还嫖过娼。
另外,西王萧朝贵之所以厌恶读书人,是因为他自己笔墨不通。由此我们或许又可推断,洪秀全本人的酒量大概非常不好,甚至可能喝出过啥事儿来,所以这才会对喝酒如此深恶痛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