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秦朝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先祖可以追溯到商朝,嬴姓部族为商朝的贵族,世代辅佐商朝。周灭商后,周公总共征服熊姓嬴姓之族有十七国,嬴氏部落沦为西周的属臣。又过了数代,嬴氏首领非子因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周孝王便把秦地赐给非子,“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非子便以封地为氏,号“秦嬴”,成为秦国的第一代国君。或许连秦非子自己都没想到,在经过了五百余年的动荡后,秦国竟然能取周而代之,其中的艰辛自然不必说,且看秦国是如何击垮敢拦在自己面前的四大头号强敌吧。
一、暴霜斩棘,位列诸侯
嬴秦氏族并没有因为秦非子养马有功而提高地位,这时的秦国还只是西周的附庸,为周王室养马以及在戍边对抗西戎。秦最初的领地为甘肃东南部,除了需要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外,秦人还要对抗他们发展路上的第一个大敌——西戎。周厉王暴虐成性,导致一些诸侯国叛变了周王室,西戎是其中之一,还趁机入侵周王朝进行烧杀抢掠,还杀害了当时秦国国君秦仲的高祖父大骆的族人。在周宣王即位后,任命秦仲为大夫,率军进攻西戎,但秦仲战败阵亡了。秦仲的五个儿子决定为父报仇,“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结果兄弟五人合力打败了西戎,周宣王大喜过望,把秦人以前的土地归还给了他们,“於是复予秦仲後,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但秦人和西戎的矛盾并没有因此结束,双方注定要拼个你死我活。在对西戎的战争中秦人都是胜少败多,秦仲的长子秦庄公也步父亲后尘,被犬戎所杀,秦庄公长子延续先辈的血仇,选择放弃继承首领,率军与犬戎作战,国君之位就落到了弟弟秦襄王身上。哥哥负责吸引西戎目光,弟弟则闷着头在家发展,此时的秦国还只是西周的小“附属国”,国君仅为“大夫”之职,只有卖命效力的义务,并未得到周王室的信任。为了在夹缝中生存,积蓄力量击败西戎,秦襄公先后使用了迁都、和亲的策略,秦人一方面加强与周王室的关系,得到较可靠的声援,另一方面和西戎保持友好关系,并在暗中等待机会。
在秦襄公后,秦国国势蒸蒸日上,而西周王朝已日暮途穷,周幽王昏庸误国,西周灭亡,秦襄公则把握时机,派兵护送周平王迁都。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并许下一张“空头支票”:“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而秦人以不屈的血性,在秦襄公的带领下一次又一次对封地的戎、狄部落发起进攻,“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秦襄公之子秦文公即位后继续父亲的事业,对戎人发起挑战,“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秦文公之后,又经数代国君的努力,秦国终于逆转了对戎人作战的失败,在讨伐西戎之战中节节胜利,歧丰之地皆纳其下。后又灭荡社戎,击败邽、冀两戎部,征彭戏戎,兵临华山,收复杜、郑之地,灭小虢,将秦国版图推进至关中平原,解决了立国之初的第一个大敌。
刚解决完西戎,拦在秦国面前的是同样处在高速扩张状态中的晋国,双方在边境大打出手,不出意外,秦国输了。虽然登上秦国最高地位的秦穆公颇有野心,也有雄才大略,但此时的晋国也正值君明臣贤、国富民强的巅峰时期,秦穆公主动发起争霸挑战,却难得一胜,其中崤之战秦军以全军覆没告终,秦穆公染指中原的计划破产。为了对抗强大的晋国,秦穆公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先是娶晋献公之女,秦晋结好,后拥立晋惠公、晋文公来试图控制晋国,反而是成全了晋文公问鼎中原的霸业,不得已,秦穆公只得调转矛头,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稳定后方的秦国也一跃成为春秋四大强国之一。
但晋国死死挡在秦国前,拿捏着秦国东出的门户,秦穆公死后,其子秦康公及孙秦共公继承秦穆公遗志,继续向晋国发起挑战,还与楚结盟,欲与楚形成对晋国的夹攻之势。时晋襄公早逝,临死前让执政赵盾立太子夷皋为,晋国大权本由执政赵盾把持,他先开始并没有听从主君的话,反而觉得应该立长者为君,打算迎立身在秦国的晋襄公弟弟公子雍。本来事情都谈妥了,秦国也想着延续秦晋之好,秦康公也派出大部队护送公子雍。然而太子夷皋的母亲不高兴了,在赵盾面前又哭又闹,逼得赵盾背弃与秦国的协约,擅自做主拥立太子夷皋即位。因为立嗣上晋国出尔反尔,赵盾不仅把秦国耍了一通,居然还率军把秦国护送储君的军队打了,秦晋两国因此彻底决裂,秦国彻底倒向楚国,楚庄王能问鼎中原,也多亏秦国在晋国身后使绊子,然秦屡攻晋国后方,却难得一胜。好在通过“三家分晋”使得秦国不用再面对庞大的晋国了。
三、处处挨打,不及一卿
在之后即位的秦共公、秦桓公、秦景公显然不是开疆拓土的明君,不仅打不过又卿族轮流把持国政的晋国,甚至在晋国霸业骤衰之际,被晋国一卿氏击败,使得秦国“向东不能出崤函,争南不能及巴蜀。”秦国就这样踉踉跄跄走完了春秋之路。“三家分晋”的消息传来后,还没等秦国高兴一下,新的大敌——魏,就成了秦国东出的拦路虎。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显然是一代雄主,不仅完成了逆袭,还“双管齐下”,凭借武力侵吞秦河西之地,窥视关中,还向秦国进行文化渗透,在此背景下孕育而生的“西河学派”影响极大,不仅对秦国、楚国、赵国这些外族文化占上风的国家的“作用”十分显著,而且使魏国俨然成为中原各国中的文化宗主国。
魏国可以说是秦国从立国之初到统一天下中最危险的敌人了。在魏文侯的带领下,魏国通过一文一武双重打压,秦国岌岌可危,甚至差点亡国。但幸运的是,魏文侯之子魏武侯很显然没有他父亲这样精明的政治才能,不仅没有在大好时机之下灭亡秦国,还和本来联盟的赵国反目,令天下诸侯丧胆的三晋联盟瓦解,魏国结怨于诸侯,使得秦国得以喘息。在魏国事业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秦国再次迎来了中兴之主。秦献公结束流亡,仿魏制而用于秦,秦国实力开始强大起来,并取得了第一次对魏作战——石门之战的大胜,“二十一年,与晋战於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襜霡”,一举逆转了秦弱魏强的局面,同时,秦献公的带头作用同样激励了儿子秦孝公,到了秦孝公时期,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而秦惠文王时,魏国早已不是那个能打得秦国差点灭国的魏国了,但秦国却成了能随便欺负魏国的存在,到了秦王政二十二(前225),魏国首都大梁被秦将王贲攻破,魏灭亡。
四、非我族类,为祸百年
秦与戎的作战,并没有随着秦文公占领岐山和秦穆公称霸西戎而结束。虽然不像晋、魏让秦陷入几经亡国的地步,但义渠的存在确实让秦国头疼了百年。西周末年,犬戎叛周,攻下了周王室所在的镐京,杀幽王于骊山,曾和周人关系密切的义渠则趁机宣布脱离周王朝的统治,正式建立郡国,开始向外扩张,并遇上了秦国。“秦之西有义渠国者”,义渠和秦国先后进行了四百余年的反复拉扯,还直接参与了中原合纵与连横的政治、军事角逐,经常使得秦国两面受敌,甚至连秦惠文王都拿义渠没有什么办法。
秦与义渠时战时和,但义渠人十分狡猾,秦强时俯首称臣,以国为秦县,以君为秦臣。但只要秦国稍显疲惫,或是与别国作战,义渠就马上展现獠牙,在背后捅刀。为了解决这个身后之患,秦惠文王之妻、秦昭襄王之母宣太后改变正面征讨义渠戎国的策略,采用怀柔、拉拢、腐蚀的政策,甚至以自己为诱饵,将义渠王引到自己的行宫淫乱,只为堕义渠王之志。义渠王果然中了宣太后的美人计,完全丧失了对秦国的警惕,后被宣太后诱杀于甘泉宫内,宣太后果断出兵义渠,将义渠灭国,此举直接解除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出,再无后顾之忧。
秦国的强大并非来自天选,而是代代秦人暴霜斩棘,通过不屈对抗换来的。面对从立国到一统天下的四大强敌:西戎、义渠、晋国、魏国,秦人走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甚至一个不慎就有亡国之患。但好在秦国也出现了能挑起大任的国君,挽救秦国于水火之中,最终由秦始皇嬴政继承数十代先人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