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清算为什么要清算王继恩真相是什么

日期:2023-11-0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你真的了解宋真宗清算为什么要清算王继恩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王继恩,陕州(今属河南陕县)人,生年不详,北宋时期太宗朝著名宦官,历任宫苑使、河北刺史、天雄军都监、宣政使、顺州防御史、右监门卫将军等官职。

  《宋史》记载:宋太祖赵匡胤驾崩,皇后宋氏命宦官王继恩急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却拿着诏书去找太祖的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得以顺利继承皇位,王继恩因拥立之功受到宋太宗赵光义的信任和器重。

  淳化二年(公元991年),王小波、李顺聚众在蜀地发动叛乱,王继恩奉命率军讨伐叛军。

  淳化四年(993年),李顺攻陷成都,王继恩以剑南西川治安使身份征讨王小波、李顺,屠戮三万余人。

  王继恩自持有功,日益骄横,野心勃勃,曾参与册立太子,引起大臣们的强烈不满。

  宋太宗赵光义共有九个儿子,王继恩和太宗长子赵元佐关系密切,于是上蹿下跳,极力支持赵元佐获得储君之位。

  赵元佐少年时期机敏聪慧,深得太宗皇帝宠爱。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宋太宗赵光义的弟弟——魏王赵廷美阴谋篡位,事情败露,被削夺官职,发配到房州,忧愤成疾,两年后吐血而亡,时年仅三十八岁。

  这场宫廷内斗严重刺激了赵元佐,不久精神失常,因纵火焚烧皇宫被废为庶人。

  失望的王继恩转向下一个目标——皇次子赵元僖,可惜这位皇子体格不好,淳化三年(992年),赵元僖在早朝时忽感不适,回府不久就病逝了,时年仅二十七岁。

  宋太宗年事已高,立储成了头等大事。

  至道元年(995年),参知政事寇准建议皇帝立皇三子赵元侃为太子,宋太宗犹豫不决

  隐士潘阆给王继恩出主意说:“赵元侃觉得自己就应该被立为太子,如果你建议皇帝立赵元侃,他以后当了皇帝也不会感激你,不如在诸皇子中另选一人。”

  王继恩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去游说宋太宗,宋太宗依旧拿不定主意,找到寇准商议。

  寇准说:“妇人、宦官、近臣这些人不足与谋,陛下应该自己选择才是。”

  宋太宗终于做出决定,册立赵元侃为太子。

  至道三年(997年)二月,宋太宗病重,围绕新皇帝上任一事,朝中各股势力开始明争暗斗

  李皇后、王继恩等人厌恶赵元侃,勾结参知政事李昌龄、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等人,打算立皇长子赵元佐为太子。

  三月廿九日,宰相吕端入宫探视皇帝,皇帝身边只有李皇后、王继恩,却不见太子赵元侃。

  吕端担心王继恩暗中捣鬼,返回相府不久,写了一封信,秘密转呈太子赵元侃,催促他立即入宫,防备发生宫变。

  就在此时,宋太宗驾崩了,李皇后派王继恩告知宰相吕端,吕端得知消息,立即将王继恩扣留在相府,派人看守。

  吕端入宫后,以太宗皇帝生前遗愿为由,和李皇后争辩,据理力争

  李皇后默然无语,最终,赵元侃得以继承皇位,更名赵恒,史称宋真宗。

  宋真宗即位两个月后,开始清算王继恩及其党羽,王继恩、李昌龄、胡旦等人以“交通请托,漏泄宫禁语言”的罪名被贬职,王继恩被贬为右监门卫将军,两年后死在了均州(今属湖北丹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