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清官,这个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和皇帝治理天下相辅相成群体,一直都能受到百姓爱戴,和皇帝褒奖。
儿时的我们每每看到包青天扔下执行签的时候,我们都会高兴地拍起双手,并嚷叫到:包青天又收拾了一个坏人。而长大后我们知道包青天不仅晚年幸福,而且去世之后还被追封为一品大员,这让我们感到非常的开心。
也正因如此,在我们的认知里,清官都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不说风风光光,最起码也要安享晚年。
但凡是也都有个例外,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当了一辈子清官的人,想回家时居然连路费都没有,无奈之下卖掉了4岁的女儿。这件事被皇帝朱元璋知道后,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执政失误,反而认为这是在作秀给自己看,因此他大发雷霆,下令对这位官员实施了腐刑(阉割)。
一场辩论带来的人生巨变
这位清官叫做曾秉正,本是梅州一个小小的九品学正,但是他的命运却在洪武九年发生了改变。
这一年朱元璋主持了一个名叫“天变”的辩论赛,其目的也是非常简单,就是要在全国之内寻找到一些可以解读各种怪异天象之说的人才。
众所周知,古人非常的迷信,对于各种天象异常都非常的关注,在没有科学理论的支持之下,只能加以鬼神之说,而这些事物也正是皇帝最为关心的事情,特别是朱元璋,他本就没有什么学问,但在他的人生当中有过太多的离奇事件。
比如他幼年时宰杀地主牛肉,在吃牛肉之后,发现东方欲晓,但是他偷来的铁锅还在手里没有还回去,一旦天亮杀牛偷锅的事情必然败露。此时朱元璋不免牢骚了一句:要是天在黑一会,我定能将铁锅送还。话音刚落,之间天空又变得漆黑无比,朱元璋见状立刻归还了铁锅。
其实如今的我们知道,这种现象叫做黎明前的黑暗。
此外古人也经常说:“不有天灾,必有天变”,朱元璋作为文盲皇帝,肯定对这类事件非常关心,也就在这个背景之下,他举办了这次“天变”。
说来也巧,这位曾秉正别的不会,平时就喜欢钻研这些事情,加上他本就是个教书匠,所以写出这样的一份“报告”还不是信手拈来。
当他的辩论文送到朱元璋的手中后,让朱元璋眼前一亮,顿时解答了他心中的诸多疑惑。
因此这位曾秉正也就顺理成章拔得头筹,被朱元璋封为思文监丞。
因为这个曾秉正是个教书出身,加上他有一身的抱负,所以他经常向皇帝谏言,也是让朱元璋颇为赏识,此后官运一路亨通,短短一年之内,就从一个小小的九品学正升到了三品通政司使。
太过热情也是种罪过
然而此后的曾秉正太过热情,有事没事就给皇帝提意见,有种把皇帝当成学生来教的感觉,这就让朱元璋难以忍受,难不成他这个皇帝真的要向个学生一样虚心受教吗?正所谓:“春风得意别嚣张,马失前蹄在眼前”,皇帝一气之下就革去了他的官职,让他回家种菜去。
但我们都知道,明朝初期官员的俸禄非常低,说勉强糊口都不为过,所以这个曾秉正虽是个三品大员,却非常的贫穷,加上他为人做事也非常的清明,从不藏污纳垢,以至于他被革职后,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无奈之下,他把目光抛向了4岁的女儿,也许他觉得自己以后还有生育能力,回到家乡后在生上十个八个也不成问题,于是就把女儿卖掉换成银钱。
然而让这位清官没想到的是,这件事情马上就被人参奏到皇帝面前,皇帝没有喜悦,也没有怜惜,他只是愤怒的说到:“真能装”,随后竟然下令把曾秉正抓起来并处以阉割之刑,也就是所谓的腐刑,而这个有着满腔抱负的清官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皇帝这么做有三点原因
第一是因为他天生仇恨官吏,在他的人生经历中,受过官吏太多的迫害,看过太多的人间疾苦,而这问题的症结就是这些冷漠无情的官吏。
第二是他一直认为官吏都是富得流油,堂堂三品大员,怎么会沦落到卖女儿赚路费?所以他才会认为曾秉正是装的,目的就是为了博取他的同情。
第三是因为堂堂国家官员要卖女儿才能有钱回乡,这是对大明王朝,确切的说是对他统治的一种侮辱,如果这件事情不能很好的处理,那么他在官员心中的威信将受到损伤。
通过这三点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早年的经历给他留下了心理创伤,以至于他内心存在严重的价值观扭曲,他没有思考自己执政当中的不足,反而一意孤行,把自己的偏执执行到底。
他这么做的结局不仅仅是冤枉了一个好官,也让许多能人志士望而却步,让文武百官寒心。
还好后面来了一个朱棣兜底,不然这大明王朝可能也就没有200多年的国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