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婴塔:清末民间百姓共同搭建而成,丢弃婴儿的集中地

日期:2023-11-0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清朝的弃婴堂,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古时候“重男轻女”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在我国上古的卜辞里就认为生男孩为嘉,生女儿为不嘉,后又出现了儿子继承香火的说法,因此很多家庭为了“不断后”,不论前面生了多少个女孩,也一定要生下个儿子。

  另外妻子头胎若是生下个女儿,丈夫家里也就会很嫌弃,有些人还会气得吃不下饭,因而也就出现了“母凭子贵”的说法,并且男子在古时可以娶妾,若是正妻生不出孩子或是生不出儿子,就要张罗着给丈夫纳妾。

  清朝时期,受到了“程朱理学”很大的影响,并且还有所歪曲,对女子的束缚更多。发展到晚清时期,社会动荡,徭役沉重,女婴降生就更加凄凉了,不少会被丢“弃婴塔”,自生自灭

  清末,列强们闯入了国内,并且在鸦片战争爆发后,赔款的事情就压在了每一个百姓的身上,皇室以及朝廷中的官员虽然不愁吃穿,但百姓即使看到收成好,也都高兴不起来,大多数人难以解决温饱问题,可清政府却并没有为百姓着想。

  因此无奈抛弃女婴的情况也是大幅度增长了,对于一个能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家庭来说,家里面养着一个女儿并不带来多少好处,孩子长大肯定是要吃粮食的,但女性的力气往往比不上男性,也就无法像男性那般做着许多的苦力活。

  而且女儿长大后是要嫁人的,是从家里面走出去的人,嫁出去后也就与娘家没有多少联系,家里面堆积起来的事情又让谁来做?老口子又有谁来送终?这也就造成了当时那个社会普遍认为“生女儿没什么用”。

  即便是一些父母疼惜自己的女儿,但考虑到家里面的情况,也只好将女婴送到了“弃婴塔”,心中期盼有个好心人将自己的女儿捡回去。

  不过这座“塔”并不是官方修建,而是民间的百姓共同搭建而成,毕竟被丢弃的孩子也是自己的亲骨肉,难免有些不忍心,也无法遗弃在荒野,于是“弃婴塔”就出现了,成为了丢弃婴儿的集中地。

  但这种事情无论是发生在何时,都是时代的悲哀,并且受这种现象的影响,“重男轻女”的风气更甚,此外在清末,童养媳、“卖女儿”的现象也很常见。

  而这种现象在欧洲地区也有发生,虽然我们认为西方国家崇尚“平等、自由”,但对女性的偏见存在于世界各地,与各个时期,只是各地的程度不同罢了。

  西方国家女性地位的改变,是从工业革命发生后开始改变,当越来越多的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继而享受教育,1826年,第一所公立女子中学出现在了波士顿。

  1884年,英国一名女传教士在宁波创办了女塾,这是我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招生的对象是满族贵族少女,后来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我国自办的第一所女学堂经正女学出现了,虽然经正女学在戊戌变法后被勒令停办,但对我国的女性还是产生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