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是出名的节俭 那么道光都节俭到什么地步

日期:2023-11-0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对清朝道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都知道,道光是大清入主中原后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时,大清早已失去了威压四方的权力。这时候的大清危机四伏,内部贪官层出不穷,外部列强虎视眈眈

  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光立志要重振祖先威严,但他的一生都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立志要勤俭节约,但花在自己陵寝上的银子却数都数不清;宣扬要恪守祖训,却违背祖宗的规矩,多次更改陵寝位置。不得不说,真的有点讽刺,当然,我们要承认的是:道光为了树立勤俭节约的形象真的做了很多。

  崇俭抑奢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易经》说:“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这句话的意思是: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节约财政支出,可以缓解财政压力,不打扰百姓的生活。因此,道光觉得曾经的大清由于治理得当国家大兴,臣民们早已经失去了节俭的习惯,奢侈之风盛行。

  于是,他带头过起了勤俭节约的生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裁减贡赋。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朝历代地方官员在进京拜见皇帝时,都会带一些“土特产”,送给皇帝或朝中权臣,以求获得他们的支持,为自己谋福利。

  到了清朝的道光年间,奸臣当道,这样的情况尤为严重。大臣们争先恐后地搜刮“土特产”,可羊毛出在羊身上,受苦的还是老百姓。这些吸血鬼们一次次增加平民老百姓的赋税,搞得百姓怨声载道,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为此,道光掌权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遏制这种情况的发展。

  在嘉庆皇帝驾崩道光皇帝登基之前,一个个封疆大吏闻风而动,抓住这个机会打着进贡、向皇帝表忠心的旗号,大肆搜刮钱财。道光得知后,立刻下旨停止所有贡献,连吃的都不许送。到了十一月,还免去了两淮地区进贡的玉器,折算成银钱价值一百六十多万两。

  由此可见,道光自登基开始就定下了崇俭抑奢的基调。

  二,个人生活。

  其实,道光将勤俭也落实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俭衣:道光帝穿衣服,不但不讲究华美亮丽,还倡导破衣服缝补继续穿戴。史书记载:“极崇俭德,平常穿湖绉,裤腿膝上穿破一块,不肯再做,命内务府补之。”

  减膳:众所周知,古代帝王的饭桌上几乎顿顿山珍海味,极为奢华。但是,道光却主动减膳。鸦片战争爆发后,军费开支日渐庞大,国库渐渐不能支撑,道光就带头减膳,每顿只有四盘菜肴。更夸张的是,他在接待功臣时,依旧节俭无比,打卤面成了饭桌上的主食,且对自己的妃子更过分。有一次,皇后过生日,按规定要杀十头猪,他只让杀两头,连大臣们都心疼皇后,请求多加点。

  裁仪仗:每年八月,清朝皇帝都要到圆明园走一遭,每次都是鼓乐齐鸣,声势浩大。但道光帝却不以为然,将这些繁文缛节一一取消。

  节用:道光十分喜爱鼻烟壶,但由于崇尚节俭,他严格要求工匠,目的就是让鼻烟壶能够盛下更多的鼻烟,以至于,工匠做出的鼻烟壶越来越薄,甚至,都能浮在水上。

  三,宫廷礼仪。

  丧礼:道光下旨要求自己死后不可以建造大碑楼,同时,要裁剪贡品,这可以省下很大一笔钱。要知道,道光给他老爷子建造的大碑楼,花费了四十万两银子,用了十年的时间,不但耗时,还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婚礼:这真的是一个坑子女的决策,史书记载:五公主出嫁时,他只给了内务府两千两银子的预算,并告诉他们只有这么多,花多了由内务府的人自行垫付。更过分的是,连一座房子都不愿意给她。

  四,修建工程。

  细数历代帝皇,几乎每一个能掌权的皇帝,都会修建一些浩大的工程来彰显自己的地位与尊严,如圆明园,长城,阿房宫之类。但对于道光来说,那就是能省则省,能不修就不修,躲不掉的“偷工减料”修。

  由此可见,他是将节俭刻进了骨头里。

  可是,在为其死后陵墓的准备上,他却做了一件颇具争议的事情。

  史书记载,他前前后后换了三处陵寝,虽然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建筑,但外俭内奢,内部结构都是由金丝楠木组成,造价昂贵。据统计,道光修建陵寝花费了两百四十万两银子,也许大家对此没有什么概念,笔者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道光的祖父乾隆皇帝,以挥霍无度著称,但他仅仅花费了两百零三万两银子。因此,这件事情与道光节俭的生活作风构成了讽刺。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节俭到了如此程度呢?

  第一,成功的皇家教育:基本素养。

  清朝的皇帝实行秘密建储制度,对于皇子的培养极为重视。曾有大臣记载,每每在大臣们还没上朝,天还未亮之时,皇子们的书屋就已经亮了,每天都是这样。而且,进入书房可以看到,皇子们的任务每天都布置得满满的。对于那些不听话的皇子,基本每三到五天都会被要求写一篇文章,让他们懂得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

  这就是道光皇帝的生活环境,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下,他不可避免地有了一身儒家风范。了解大清历史的都可以发现,大清由少数民族建立,曾有过康乾盛世的辉煌,也曾被人强力破关,留下了鸦片战争的耻辱。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大清每一任皇帝的自身素养都很高。不信你可以看一看,在大清的三百年历史中,没有出现过一个残暴的君王。至于他们各自治理下的大清情况好坏,是他们各自能力大小的问题,是制度的问题,是时代的局限性。

  所以,大清的皇子培养制度绝对有其独特的魅力。

  第二,嘉庆帝的影响。

  嘉庆帝时期,由于康乾盛世的影响,全国的人口大幅度上升,导致朝廷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嘉庆帝不得不带头节俭。仔细看一看,他在节俭方面,所采用的方式与道光帝差不多,停止进贡的惯例,不轻易兴建土木,能省则省等等。

  由此可见,道光节俭的习惯受到了嘉庆帝很大的影响。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嘉庆帝节俭的方式也有其独特的部分,例如:禁止城内演戏,查处贪官污吏,提拔清廉正直的官员,矫正官场风气。不得不说,这些措施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现实的逼迫。

  到了道光统治时期,国内的社会环境与嘉庆时期有很大不同,国家财政负担日益增重的根本原因也有了很大区别。

  道光年间,自然灾害频发,几乎每年都有灾难发生,每个月都要拨款赈灾。特别是黄河流域,洪灾频发,很多地区百姓哀鸿遍野。对此,道光的态度非常端正,一边赈灾,一边治理黄河。

  由此可见,道光的执政能力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每年用来赈灾的银子就要一千多万两,负担很重,更何况花钱的地方可不止这里。

  道光年间,频繁出兵也消耗了大量钱财:

  一方面要平定新疆叛乱;

  一方面国内爆发了农民起义,不得不派兵平叛。

  最后,洋鬼子对清朝发起了战争,不得不打,打输了还要赔款割地,哪来这么多钱。所以,道光帝只能节俭,节省吃穿用度

  其实,道光帝的种种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他为清朝这艘已经破旧不堪的大船做出的努力,也看到了大清由盛转衰的过程。一方面吏治败坏,军事落后,内乱四起,灾害频发,一方面西方殖民者虎视眈眈,雪上加霜。所以,清朝的败亡是必然的,而道光帝也做了他所能做的全部,可以称为“守成之君”。

  然而,从道光的经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节俭是对的,但是,一味地由领导带头节俭却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与之相匹配的规章制度,才能使之生效。毕竟,领导的魅力再大,所能影响到的人也是有限的。而相对于整个国家来说,真的是微不足道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十七·本纪十七》、《清史稿·卷十七·本纪十七·宣宗本纪一》、《清朝野史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