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什么要联蒙灭金 南宋就不吸取先人的教训吗

日期:2023-11-0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联蒙灭金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引言:

  宋朝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繁荣的朝代,但却由于后来的统治者的失误决策导致国家的灭亡。辽国辽末金兴的时期,北宋君臣不再顾及与宋辽的一百年和好的条约,于金联手讨伐辽国,但结果遭到了比辽国更强大的金国的入侵,导致国家的灭亡。

  南宋时,随着蒙古国的强大崛起,宋代的君主和朝臣几乎是照搬了联合金国讨伐辽国的剧本,再次与比金更强大的蒙古结盟,最终使得自己迷失在蒙古铁骑手的马蹄之下。

  那么,为什么南宋对先人的教训视而不见,坚持与强敌合作消灭金呢?"联蒙灭金"是南宋的重大战略失误,还是当时形势下迫不得已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图 ▏宋蒙之战

  一、“靖康之耻”与“绍兴和议”,使得宋金两代缺乏同盟的基础

  事实上,宋国的朝廷中要求联合金国抵抗蒙古的呼声一直都没有停息过。

  著名的大臣乔行简心中就认为:“强鞑渐兴, 其势已足以亡金……古人唇亡齿寒之辙可覆,宜姑与币, 使得拒鞑。”

  他认为在蒙古强大崛起的背景下,金国的角色已经从过去的敌人转变为现在不可或缺的一个“盟友”般的存在,因为金国在蒙古和宋国直接起到了缓冲地带的作用,南宋应继续支付金币,以换取金国和蒙古国一直抗衡下去。

  他的这种思想应该说是最符合当时人民百姓的想法:即南宋应该联合金国去抗衡蒙古而不是联合蒙古去消灭金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

  图 ▏乔行简

  既然南宋的人们都心知肚明蒙古于他们而言就是一头虎视眈眈豺狼,并不能像金国一样作为邻居,那么为什么南宋仍然会选择与蒙古合作而不是与让自己更安全的金国合作呢?

  如果我们抛开后知后觉的"上帝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就会明白乔行简的办法在当时的南宋是很难实现的。由于"靖康之耻"的存在,南宋不仅长期要向金国称臣,还要每年给金国付出了大量的金钱。

  此外,再加上国土论失等一系列都源自金国的"大耻辱",穷其南宋一朝,中原北伐和雪耻复仇一直是宋朝对金国的主调(只有在秦桧等少数时期偶尔发生变化)。

  这样,想要让南宋冷静下来理性一点分析宋与蒙、金之间的关系究竟会如何发展,转而联合金国去对抗蒙古简直是异想天开的一件事。

  图 ▏靖康之耻

  比如,你让别人恨恨的打了一顿,家里所有的东西也被抢了个精光,但现在却被告知只有和那个打你、抢你的人在一起合作,你才能保住你的工作。你会有什么反应?

  所以“太学诸生黄自然、黄洪、周大同、家演、徐士龙等, 同伏丽正门, 请斩(乔)行简以谢天下”(《四朝闻见录》)

  尽管乔行简的方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利用金国正处在比较衰弱的时候,出兵进攻金国,无疑会得到绝大多数宋人的认可。

  另外,就金国而言,由于《绍兴和议》,宋朝明确表示宋朝对金国是要称臣的。虽然后来经过几次的商议和变更,南宋最终夺回了“国格”,金宋两国之间改以伯侄来互相称呼,但金国人对宋人的态度却总是高人一等。

  一开始,考虑到连金灭辽的教训,宋人虽然主张灭金,但对联合蒙古也是十分谨慎的。有几次,他们对蒙古想要和他们结盟的请帖都漠不关心。可惜这时候的金国并不能把握住这一个机会,趁机拉拢南宋,反而仍保持着自己之前的态度。

  图 ▏宋朝军队

  二、金国不但不拉拢宋朝来共同抗蒙,还抽调兵力进攻宋朝,金国迁都汴梁后已不足作为南宋的战略缓冲地

  在放弃中都(今北京)向南边迁移到汴梁(今河南开封)后,金宣宗曾遣使入宋,想要宋廷保持中立,但他并没有改变作为上国的架子,此时还命令使者对宋国宣布要上交一百万石的军粮。

  但自己对南宋提出来的重新划分两国边界的建议却是不屑一顾。因此,南宋对金的仇恨一天一天地增长,与金国的结盟也就变得更加不可能了。

  宋与金的同盟虽然缺乏基础,但如果宋能在蒙古和金国之间保持中立,对金国来说仍然是一个比较好的的举措。但遗憾的是,金廷在对宋政策上举措失当,反而迅速拉近了宋蒙两国的距离。

  由于南宋以“战乱阻隔”为借口,断绝了每年对金国上贡的钱币,就导致了金国突然失去了理智,毕竟在金国统治者的心里,南宋只不过是自己手下一个不敢吱声的“手下败将”。

  图 ▏金朝骑兵

  金国不顾还遭受着蒙军三方进攻的不利形势,于兴定元年(宋嘉定十年,1217)出兵讨伐南宋,企图掠夺宋朝的财富,挽救自己于这水火之中。但结果却是出乎金国的意料

  “宣宗南伐,士马折耗十不一存……国家精锐几近丧。”(《金史》)

  这下倒好,蒙古还没正式进攻,自己却先因为讨伐南宋先损失了一大半,真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而就剩下这么点兵马,面对蒙古军队的来势汹汹,金国一点抵抗能力都没有。

  可以说,在国家领土大部分沦陷再加上国家内部出现了叛徒的情况下,金国只有向周边包括南宋在内的政权示好以稳定后方,才有机会积蓄力量扭转局面。但金国君臣却无视两国强弱易位的变化,为了岁币之事出兵南征。

  这次出征带来的结果就是它不仅把潜在的盟友,或者至少是中立者的南宋推到敌人的怀抱里。而且此次战争更是耗尽了已经捉襟见肘的战争资源。可以说,后来金国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这完全是由其统治阶级的愚蠢行为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南宋和蒙古国的联合。

  在蒙古的猛烈进攻下,金国的领土急剧缩小,对南宋来说已经很难发挥作为缓冲国的作用。应该说,在金国迁都汴梁之后,金国的实际控制区只有河南、陕西的十余个州府,其衰落已经十分的确定。

  蒙古对这一点自然十分非常清楚。他们甚至可以仅留木华黎偏师继续对金攻略,而将主力调离准备西征。由于曾经见识过蒙古军队在邵定四年(1231年)后,强行"借道",冲毁了四川的"辛卯之变"。宋朝对蒙古军队的实力有着深刻的认识。

  图 ▏蒙古军队

  因此,以史嵩之、孟珙等人为代表提出的联蒙灭金、以战促和的主张,实际上成为当时宋廷为数不多的能够采纳且可行的策略。

  三、宋金结盟也好,宋蒙结盟也罢,在相当程度上是以国家实力而非利益决定的

  辽战初期,金国便积极寻求与宋朝结盟。那时候,辽国虽屡战屡败而金国却一直保持胜利,但毕竟女真族才刚刚成立国家,军事财力非常有限。

  他对灭掉辽国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金国渴望依靠宋朝强大的国力为灭辽添筹码。

  完颜宗翰就曾说:“南朝(指宋)四面被边, 若无兵力, 安能立国强大如此?此未可轻之!”(《三朝北盟会编》)因此对于北宋遣使而来,他们是非常欢迎且求之不得

  反观当宋蒙结盟时,虽然蒙古也想与宋朝结盟。但由于金国在蒙金战争中始终处于全面被动的地位,南宋意识到金必然在蒙古的手中灭亡。

  图 ▏蒙古军队

  早在决定蒙古和金国命运的野狐山脊战争之前,曾被派往金国的使臣余峥对宋廷说:“今鞑靼坚锐,即女真崛起之初。而金人沮丧销耎,有旧辽灭亡之势。”(《余尚书神道碑》)

  就算南宋不帮蒙古或者选择联金抗蒙,蒙古灭金至多是稍费时日。因此蒙古对于与宋结盟的需求,明显不如当初金国寻求宋金结盟那样强烈。

  然而,一旦因拒绝与蒙古结盟或联合金国而惹恼蒙古,以蒙古的力量,就会对宋朝采取报复行动,“辛卯之变”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因此,面对强大的蒙古国抛出的橄榄枝,南宋即使想要拒绝,但凭借但是南宋刚于金国战争后保留下来的实力以及蒙古国现有的实力,对南宋来说:他们基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图 ▏宋蒙灭金

  当两国实力不平等时,实力就是外交,弱国无外交,这是直到现在千年不变的道理,假设几百年后的清朝能够从这些经历中明白这一道理,与不至于到近代时我国被外国豪强欺负的那么惨。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宋国来说,联合蒙古灭掉金国与联合金国灭掉辽实际上的意义是基本相同的,即送走一只老狼,却迎来了一只老虎。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一政策的实施可以说的确是迫不得已。

  多年来,宋金两国之间的纷争使双方缺乏合作的基础。此外,金国到后来所采用的办法不对导致蒙古步步逼进。南宋如果还要想保持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就只能与蒙古结盟消灭金国。

  在战争中表现出强大的实力,使得蒙古国意识到了摧毁宋朝的困难,打消了南下的念头,也为自己的备战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南宋虽最终灭亡于蒙古人之手,,但绝不能凭果推因,从而完全否定联蒙灭金。数百年后的我们, 对这一无奈之举,恐怕还是应该多给予些同情和理解。

  参考文献:

  《金史》

  《续资治通鉴》

  《三朝北盟会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