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蜀汉惨败 曹丕为什么偏偏攻打强大的东吴

日期:2023-11-0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夷陵之战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三国中期的时候,蜀国的皇帝刘备因为关羽被孙权给所杀,所以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率军东征与吴国大将陆逊相持于夷陵。当时除了吴国和蜀国之外,还有北方更为强大的魏国,魏国的当时的皇帝正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但是曹丕在夷陵之战刘备失败之后,却并没有进攻当时损失惨重的蜀国,而且进攻更为强大的吴国,最后还遭遇了失败。

  也许大家觉得非常的奇怪,曹丕这样做似乎不大合常理,因为他应该进攻输掉的一方,当时刘备在夷陵之战中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这个时候魏国的军队如果能够一鼓作气的话,说不定就能够拿下蜀国,那么三国一统的局面就有可能在曹丕手中完成了。但是曹丕没有这么做,而是出人意料的去进攻孙权的吴国。而孙权这个时候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士气正旺,所以魏军也灭不了吴军,最后三方就完全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天下一统的时间,不自觉地往后推了半个多世纪。

  按大多数人的想法,曹丕这个时候应该进攻损失惨重的蜀国刘备才对,因为刘备这一战可谓把他的家底全部输光了,整个蜀国只剩下两三万人的军队而已,就连蜀国内部都不安定,以至于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叛乱。但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北方的情况也有很多的问题,曹操曹丕的统治中心在洛阳为首的中原地带,关中地带事实上经过多年的战争,早已经残破不堪了,根本就支撑不了多少军队。当年曹操攻打汉中张鲁的时候,都是从中原调集粮草,所以后勤相当的艰难,以至于曹操甚至一度都不想打汉中了,准备撤军,只不过一下子中了大奖,最终把汉中打了下来。

  后来刘备攻取汉中的时候,曹操吃了一点小亏,但是实力依然强于刘备,但是却因为后勤方面补给的问题,最终还是放弃了汉中。后世的曹真曹爽都曾率领绝对优势兵力攻打蜀国,但是却被少量的蜀国军队牵制,最终无法进攻成功,反而损失惨重。可见蜀地之难,确实难以进攻,刘备只要以少量兵力驻守,魏国国就很难取得进展,所以当时曹丕和他的谋士策划的时候,都没有考虑过进攻蜀国。

  不过当时曹丕谋士的建议是让曹丕趁刘备和孙权正在交战的时候进攻吴国,这样孙权就首尾不能兼顾,魏国的赢面很大。但是曹丕没有采纳这一正确的意见,而是说孙权已经投靠了我,所以我不能够去攻打他,因为在夷陵之战之前,孙权对魏国称臣,而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孙权的称臣明显就是缓兵之计,难道曹丕真的就看不出来吗?当然不是,曹丕也不是那么信守诺言的君子,他之所以不愿意当时去进攻吴国,是因为当时吴国还有不小的实力,如果那个时候进攻吴国,吴国拼死反抗的话,魏国的还会遭受不小的损失。

  因为在他想来吴国和蜀国的实力相差不大,现在刘备倾举国之兵去攻打孙权,双方肯定会有一场恶战,而且短时间内可能分不出胜负,等到双方恶战完毕,孙权即使不被打败,肯定也会损失惨重。到时候曹丕魏国的军队南下攻打孙权,孙权基本上就难有回天之力。然后曹丕灭掉吴国之后,再对上游的刘备发动进攻,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蜀国一统天下。总之曹丕的小算盘打得非常的不错,在他想来他可以以最小的代价灭掉孙权和刘备,最终一统天下,何乐而不为呢?

  可惜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以曹丕意志为转移的,最终在夷陵之战中陆逊大败刘备,刘备几乎全军覆没。吴国当时的实力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依然拥有非常强劲的实力。而这个时候。魏国打吴国自然是踢到铁板上,最终没有取得什么成果。所以说曹丕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如果他当时不是惦记少受损失,而是大举进攻吴国的话,说不定就成就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