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可惜的两位嫡长子,除了扶苏还有谁

日期:2023-11-0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扶苏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大秦与隋朝,就像一对历史的双胞胎,都在乱世中一统天下,但都是短暂的辉煌,朝代的命运是惊人的相似,更令人吃惊的是,两个朝代正统继承人的命运也一样,秦始皇的长子扶苏,隋文帝的长子杨勇,他们最后都没能继承王位,被自己的弟弟设计害死,退出了历史的大舞台,徒留后人一声叹息。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公子扶苏这名字的来历,作为秦始皇的长子,从他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不平凡的命运。幼年的扶苏机智又骁勇善战,堪称文武双全,更难得的是,他有一颗仁慈的心,体贴百姓,敢直谏,即使他因仁慈而死,他也不相信自己的亲兄弟会谋害自己,所以他才能做到自力更生

  在扶苏的生命历程中,他在历史上留下的文字很少,但有关他的话题却一直争论不休,争论不休的主要是扶苏是否是秦始皇选定的继承人,以及他的死是否值得惋惜。

  支持者认为,扶苏是长子,又德才兼备,自然是首选;

  反对者认为,秦始皇一生未立太子,从这个角度来说,秦朝没有嫡子,从史书上看,扶苏因为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而被发配出宫,到上郡去监管大将军蒙恬的军队,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从这一点看,秦始皇显然并不认同扶苏是自己的皇位继承人,因此,胡亥和赵高等人虽然心怀私心,但他们下了假令逼迫扶苏自尽也并非没有理由。

  这两种说法虽然各有其道理,但前者更接近事实。

  虽然没有立太子,但秦始皇一直以正统继承人的标准培养扶苏,要求严格,从扶苏交往的人来看,自幼他接触的都是一群栋梁之材,或有贤人,他与蒙恬交情甚深,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且扶苏的性格虽与秦始皇不同,但父子之情一定很深,他们一生的追求一定是一致的,那就是一统天下,安定民心,不过他们的方式不同,因为他们的处境不同。

  在后世看来,秦始皇一统六国,必然恩威并施,秦始皇也许是暴戾的,但他一统六国,却从未杀降将,从未有过屠城之举,即使是王室后人六国,也没有赶尽杀绝,这样一个皇帝,不可能没有仁慈。至于扶苏,在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替他打好了江山,他可以光明正大地仁爱别人,而此时的王室,也需要这样的一个继承人,秦始皇对扶苏心满意足,因为他知道,打江山要狠,守天下要仁。

  至于扶苏因焚书坑儒而劝谏秦始皇,此事同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一样,至今仍存争议,但不管怎样,秦始皇的意图应该是对这位继承人进行更多的磨练和考验,毕竟皇位有机会坐上去,也要有实力坐稳。

  没想到,扶苏最后还是被杀了,他太仁慈了,以为自己的亲人不会谋害自己,也以为自己的父皇想要将他处死,扶苏不是没有机会反抗,但因为他是扶苏,他不会反抗。他们的阴谋并不高明,胡亥和赵高,虽然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明白这一点,因为他们永远不会明白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扶苏,是如何的仁慈,他们只是拿着扶苏一生最珍视的亲情和亲人,对他施以杀戮,才使他悲痛欲绝

  现在扶苏的死令人悲叹,与扶苏相比,杨勇的死似乎默默无闻,但实际上却是另一场悲剧。

  在历史上,杨勇不是非常有名,身为隋文帝的长子,他在政治上的建树不多,不是因为他没有政治头脑,而是因为隋文帝对他的猜忌太深,至于这种猜忌的滋生,不论怎么说,都离不开杨广的离间。

  除此之外,史书上说杨勇生性贪图奢华,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有些夸张嫌疑,首先,史书上的这一点是怎么解释的?杨勇爱好宝物,宠爱侍妾,但经过一番推敲,爱好宝物这一条虽然可信度高,但纵观史书,并没有具体说他收藏的宝物究竟是什么,他宠爱的云昭训也为他生了三个儿子,这样分析,两人也是情投意合

  其次,杨勇是一位颇具文采之人,从小读好书,钻研辞赋,与当时明克让、姚察、陆开明等文士私交甚好,骨子里就是清高脱俗,这说明杨勇并非俗气之人,他的审美情趣是没有问题的,奢华也是无价的,只能怪好东西总是无价的。

  杨勇的性格与杨广大不相同,杨广头脑缜密,时刻盯着太子的位子,而他呢?自以为已过了高枕无忧的日子,哥哥杨广便把母妃宣华夫人拉到父亲隋文帝身边,在枕头风的吹拂时,杨勇依然一如既往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杨勇是个好人,历代太子为了保住地位骨肉相残的事屡见不鲜,而纵观他的一生,面对比自己更有成就的弟弟,他没有妒忌,更没有进言功高震主,离间隋文帝与杨广的感情,他之所以被废,只是因为他的单纯,他的不幸源于他的身份,假如他和杨广身份互换,他是嫡次子,他的一生就会是闲散的王爷,平平安安到老,只可惜,他最后还是没有过上这样的生活。

  扶苏和杨勇,他们的悲剧人生读来令人叹为观止,但好的历史是公平的,时光终会流逝,后人将永远记得,曾有两朝失掉两位优秀的后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