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八旗军曾在清军打败明朝军队、剿灭农民军、灭亡南明军队、平定三藩之乱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后来的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对于平定边疆地区,包括新疆、西藏及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中,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八旗军几乎不能打仗了。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够蓬勃兴起,与清朝八旗军不能打仗有着莫大的关系。以至于最终不得不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组织起湘军、淮军、楚军这样的地方武装来对抗太平军。
消灭太平天国以后,在曾国藩的带领下,湘军、淮军、楚军相继解散,清王朝又回到由八旗军保护的局面。但是八旗军依然不能打仗,接连失败。在相继败给日本人和八国联军后,清政府决定重新训练新军,这也就是袁世凯的小站练兵。
不过悲催的是,袁世凯训练出来的新军,不但没能保护清王朝,还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成为后来北洋军阀搞内战的主要力量。而八旗军也在清王朝灭亡后,或者就地解散,或者加入到北洋军阀及各种各样的地方武装之中。八旗军也消失在了历史的烟海之中。
那么,本来在后金崛起的时候,强势无比的八旗军,为什么最终却走上了那样悲剧的结局呢?
一、中央集权对八旗军的有意削弱。
宋朝开国以后,赵匡胤为什么要“杯酒释兵权”,就是他害怕掌兵的将领,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包括刘邦、朱元璋等开国皇帝建国以后,都会有意打击功臣,削夺大将的兵权。李世民被称为是不杀功臣的开国皇帝,实际上他也是多次有意地敲打、限制尉迟敬德、秦叔宝等大将。所以,这就形成了中央集权的一个规律。
八旗军是在后金崛起的时候形成的。当时努尔哈赤为了南征北战,有意让家族成员,尤其是其儿子们掌兵,让他们带着军队四处征伐。这样一来,整个家族子弟及其追随者们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因此其战斗能力非常厉害。这种情况,和金国初年的情况很相似。所以金国在南下的时候锐不可当,很快就灭掉北宋的半壁江山。
但是当皇太极称帝,以及后来多尔衮入关后,他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就有意地削减皇室子弟带兵的权力。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康熙年间。康熙皇帝的时候,还在让儿子们带兵。比如他就曾让皇十四子胤禵带兵。但是鉴于“九子夺嫡”的悲剧,因此最终在雍正和乾隆的时候,带兵打仗的就基本上没有皇室子弟,而只是其它一些满人大将,甚至是汉人了。这些大将在带兵打仗后,立刻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没有皇室子弟和军队的联系紧密,其战斗力自然下滑很多。
二、入关后的八旗军子弟缺乏成长环境。
清朝八旗军在入关之前,在打仗中就能够训练自己。就算不打仗,由于他们生活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因此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他们的骑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但是等到清军入关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这样的骑射环境了。没有这样的环境,作为一个在马上打天下的民族,士兵们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其战斗能力自然大受影响。
有人可能会说,当年中原国家的军队,也没有关外的环境,他们为什么不学学中原国家军队的做法呢?
实际上,除了与中原国家的军队体制不一样,还有个重要原因,中原国家都有边关,士兵们可以在边关防守。在边关防守,当然就得到了锻炼。但是清朝由于基本上消弭了南北矛盾,因此,不太可能在边关驻扎太多军队,因此军队没有实战的机会,训练机会就更少了。
三、清朝八旗军子弟有很好的个人待遇。
在汉人统治的中原国家,无论是府兵制,还是募兵制,实际上士兵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府兵制的士兵,需要自己耕种屯田。上马为兵,下马为民,自己生产养活自己。募兵制的士兵,也得出征,才能免除家里的赋税。总之都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八旗子弟却由于高人一等,因此一直都有优厚的待遇。他们并不需要当兵,就有吃有穿。既然如此,谁还愿意不要命的去打仗呢!
可以说,清朝八旗军的战斗能力急剧变低,正是清政府自己不合理的政策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