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有为皇帝羞愤而死,北宋振兴希望破灭!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宋神宗赵顼是英宗赵曙的长子,母亲是高皇后,从小就有大志向,继承皇位顺理成章,没费什么周折。但赵顼继位时,立国已近百年的大宋朝虽说表面上欣欣向荣,其实内里已经破败丛生,国库长期亏空,百姓生活困苦,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官场腐败盛行,冗官多如牛毛、办事效率低下;军队缺少训练、战备松弛,辽、西夏在边境虎视眈眈……这一切都等着20岁的新君赵顼去解决。
宋神宗赵顼
当然,他也可以当一个养尊处优、守成不变的皇帝,把烂摊子甩给后人处理。但赵顼显然不是此类,而是一位满腔热血、求变图强的上进青年,正如《宋史》说他“不治宫室,不事游历,励精图治,将有大为”。他即位不久,就勇于打破传统,变革“祖宗之法”,授命王安石主持,开始了一场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全方位的变法运动,史称“熙丰变法”,也叫王安石变法。
“熙丰变法”涵盖面很宽,以“理财”、“整军”为中心,设置了统筹财权的“置制三司条例司”,推行了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将兵法、保马法、三舍法等一系列举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宏大的变革运动。
但是,变法中的有些举措搞了“一刀切”,没有因地制宜,有些举措推进太急,没有先行试点、循序渐进、及时纠偏,再加上各级官吏执行中的不良运作,把“好经念歪了”,竟使一些利民之措变成了扰民害民之举,在部分地区激化了社会矛盾。加上新法触动了权贵阶层、大地主阶层的根本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其中包括神宗母亲高太后、向皇后以及一大帮皇室宗戚,甚至司马光、苏轼、黄庭坚等一批名士也都反对新法,给神宗和王安石施加了强大压力。
应当说,面对强大压力,神宗赵顼并没有一触即溃、改弦易辙,而是在可以承受的限度内,对改革进行了大力支持和推动,不惜将很多反对改革的大臣罢免或是调出朝廷。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矛盾越来越激化,反对势力越来越庞大,捏造出了许多“变法害民”的案例,再加上改革派内部之间的纷争,使神宗赵顼推动变革的决心受到了侵扰,与变法的核心人物王安石也是渐行渐远,从深入推动变革逐渐转向了维持现有局面。
“熙丰变法”从1069年开始,到神宗赵顼1085年去世结束,历时17年,中间经历了王安石主持的“熙宁新法”和神宗赵顼走上前台亲自主持的“元丰改制”两个阶段。这一长时间的变法运动,使得大宋朝重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国家财政收入大大增加,社会生产力有了蓬勃发展,全国高达七亿亩耕地,农作物产量普遍提高,多种矿产品产量为汉代、唐中期的数倍乃至数十倍,城镇商品经济取得了空前发展。
但后世很多史家认为“熙丰变法”存有很大弊端,最主要的就是变法以后,政治空气迅速恶化,各类政治集团打着“变法”旗号拉帮结伙,将政策分歧转化为党同伐异的政治斗争,导致了国家管理层的彻底分裂。这一流毒侵袭后世,形成了极其恶劣的政治文化,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神宗皇后向氏
尽管后世对“熙丰变法”的评价莫衷一是,但神宗赵顼励精图治的决心是不可否认的。他在推进变法的同时,也很想在外交、军事方面有一番作为。他继位不久就任用王韶出兵抗御西夏,拓地五州,史称“熙河开边”。公元1081年,西夏皇室内乱,赵顼趁机五路出兵攻打西夏,但深入西夏境内后,因为后援不利、粮草不济,只能无功而返。仅隔一年,赵顼又听从大臣徐禧的计策,筑起永乐城。不料西夏聚集30万大军围攻永乐城,宋军战败,神宗赵顼攻夏雪耻、节省“岁赐”的计划无奈破产。
公元1085年正月初,由于对西夏战事惨败,神宗赵顼羞愤异常,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一病不起,北宋改革振兴的希望就此破灭。他将六子赵佣改名为“煦”,立为太子,国家大事由高太后暂为处理。同年三月,年仅38岁的神宗赵顼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九岁的儿子赵煦继位,史称宋哲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