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你真的了解徐有贞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大明风华》中徐有贞的形象无疑是一个卑鄙小人。王振掌权时,他围着王振转。于谦掌权时,他围着于谦转。后来于谦落难,他又落井下石害死了于谦。许多观众在看过《大明风华》后都对徐有贞这个人物感到非常痛恨。然而历史上的徐有贞却并不是这么一个一黑到底的人物,他的真实经历与《大明风华》中还是存在很大出入。
徐有贞原名徐珵,宣德八年(1433年)癸丑科进士。由于他在科举考试中的成绩非常优秀,因此入选翰林院被授予庶吉士之职。
宣德、正统两朝有许多名臣,如果光从个人能力方面选拔人才,徐有贞能在其中名列前茅。徐有贞非常博学,除了精通经史典籍之外,在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五行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正统十二年(1447年),徐有贞升任翰林院侍讲。虽然此职务官阶只有从五品,且工作职责是给皇帝讲解经义,看上去好像不怎么重要。但翰林院是明朝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从这里出来的官员职业前景往往一片光明。以徐有贞的才学,假以时日升入内阁成为“阁老”并非可望不可及的事情。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一场意外事件改变了明朝的国运,也影响到了许多明朝官员的一生。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带着20万明军(一说50万)御驾亲征迎击蒙古瓦剌部。结果却因指挥失误等原因导致明军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遭瓦剌骑兵突袭,全军折损过半,所有随军出征的明朝高级将领和朝臣都当场被杀,明英宗本人也成了瓦剌人的俘虏。历史上将这一明朝最大的军事惨败事件称为“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明朝面临自开国以来最大的危机,许多人认为蒙古人将卷土重来,因此纷纷建议将朝廷从北京搬迁至留都南京,徐有贞就是这些人中呼声最高的一个。但这项建议很快就受到以兵部左侍郎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喝斥。此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领导了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并成功击退瓦剌进攻。徐有贞因此前的逃跑言论受到同僚排斥,仕途遭遇重大打击。
早在1448年的时候,一场洪水导致黄河堤坝开裂,黄河下游河道一分为二,淹没了山东西部许多地方,蔓延的洪水还夺取了大运河主要河段的水源,导致运河河道严重堵塞。朝廷曾多次派人前去主持修复工作,但均未能获得成功。景泰四年(1453年),景泰帝朱祁钰召集廷臣朝议让他们推荐治水人才,许多人都知道满朝文武中最精通水利方面知识的就是徐有贞了,因此纷纷上书举荐他。于是徐有贞被任命为左佥都御史,前往张秋(在今山东阳谷)治理黄河。
虽然后世对徐有贞的评价众说纷纭,但在治水这件事情上,没人可以否定他的贡献。徐有贞到达堤坝破损河段后立即开始逐段检查,在确定修复方案后雇佣了近6万民工,花了500多天时间,终于建造成了一条长约160公里的河渠,成功将黄河的河水引入大清河,进而通过济南府入海。他还沿大运河建造了几个水库,组成一个灌溉体系,使山东北部大片地区的得到了稳定供水。
景泰七年(1456年),徐有贞因治水有功升任左副都御史,在仕途上终于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不过对于一心想要入阁拜相的徐有贞来说,左副都御史的职务离他的目标还非常遥远,甚至可以说是遥遥无期。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钰突患重病。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联手发动了“夺门之变”,拥立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事后,徐有贞因定策之功升任翰林学士兼兵部尚书,入内阁参与机要政务。同年三月,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成为明朝内阁首辅。
明英宗重登皇帝宝座后,立即对景泰帝重用的大臣展开清洗,于谦首当其冲遭到迫害。由于于谦在之前的北京保卫战中曾立下大功,明英宗犹豫要不要杀他。徐有贞却说道:“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言下之意就是说,不杀于谦,我们的复辟就成造反行径了,明英宗这才决定将于谦等人处斩。自古以来政治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当权者清除自己的对手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只是这次他们杀的对象是名垂青史的于谦,所以明英宗朱祁镇和徐有贞等人就难逃后世的骂名了。
徐有贞成功入阁拜相,实现了他人生的终极目标。然而在巨大的权力面前,昔日的战友很快就变成了对手。徐有贞与当年一起参与“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因争权而彼此攻击,最终徐有贞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被贬为庶民,流徙金齿(在今云南)。
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曹吉祥等人阴谋发动政变失败,石、曹二人及其众多党羽都遭到毁灭性打击。远在流放地的徐有贞因早与石、曹二人不共戴天,反倒因此受益。明英宗赦免他的所有罪行,让他回归故里,纵情山水,安享晚年。
成化元年(1465年),徐有贞获准“冠带闲住”,恢复官员身份,但仍赋闲在家。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徐有贞病逝,终年六十六岁。“多智数而反以智数败,喜功名而反以功名终。患得患失,亦忠亦奸,忽为君子忽为小人,其才有余,其德不足。”这句出自清朝学者方浚颐的评价是对徐有贞一生经历最客观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