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苏东坡一个堂姐的女儿,由他亲自做媒,嫁给了一个前途远大的新科进士。苏东坡的堂姐和堂姐夫都是平民,但是有苏东坡这棵大树在,堂侄女岂能再与平民结亲?苏东坡对亲戚很照顾,拍胸脯要包办堂侄女的嫁妆,可事到临头才发现钱不够,只得向朋友借,总算从驸马都尉王诜那里借了200贯。
在北宋中后期的和平年月,铜钱购买力一直坚挺,一贯铜钱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800元。苏东坡借这些钱为堂侄女办嫁妆,说明整套嫁妆绝不止这些。而这也符合当时的“厚嫁风”,且夫家地位越高,陪嫁越丰厚。
南宋初年,随宋高宗南渡的大臣李光生了个女儿,朋友写信祝贺,李光回信道:“家有五女,贼盗不过其门。”你们就别祝贺了,我发愁还来不及呢!因为仅陪送嫁妆这一项就能让他破产。
苏辙的孙子苏籀在《栾城先生遗言》一书中说,宋徽宗即位那年,苏辙为了嫁小女儿,不得不卖掉早年在开封购置的田地,售价9400贯,全部作为陪嫁。苏辙晚年写过一首《买宅诗》,开头就说:“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七老八十的人了连房子都没有,搞得几个儿子一直抱怨。事实上,苏辙早年是有房子的,但为了嫁女儿都卖了。苏东坡也在写给朋友章惇的一封信里说:“子由有五女,负债如山积。”
宋朝家训经典《世范》中写:你生了女儿就要早早准备嫁妆,否则事到临头就来不及了,恐怕只能卖房、卖地。
北宋名臣范仲淹俸禄优厚,把整个家族养了起来,家族里不管谁办红白喜事,都是他出钱资助。为了做到不偏不向,他定了个规矩:凡是族里男孩娶亲,按20贯的标准送彩礼;凡是族里女孩出嫁,按30贯的标准办嫁妆。
南宋名臣吕祖谦也定了一条族规:姑娘的嫁妆按100贯的标准操办,小伙的彩礼按50贯的标准操办。
连宋神宗都抱怨:“嫁一公主,至费七十万缗!”那可是皇帝嫁闺女,用不着巴结男方吧?但照样要厚嫁—皇子娶妻平均花销1万两,而公主下嫁平均花销10万两。
宋朝为什么会刮起一股厚嫁风呢?因为当时的妇女是有独立财产权的。
为了女儿婚姻生活的安全和幸福,宋朝父母给女儿办嫁妆一定不惜血本。婚书后面都要列一张密密麻麻的财产清单,注明陪嫁的首饰、衣服、房子、土地。然而,丰厚的嫁妆有时也买不来女儿的幸福,反而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蔡襄任福州州官时,发布文告指出:“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可见当时以娶媳妇来获取财物已成一种社会风气。
蔑视传统的司马光则坚信新娘不会因嫁资受到保护,相反还会陷入险境:那些心疼女儿的父母,准备了丰厚陪嫁来取悦男方,殊不知人都是贪得无厌的,为了这些钱,通好之家往往变成仇人,何苦呢?的确,在一些家庭,嫁妆一旦送到,男方今天要点,明天要点。能完全置身事外,绝不让公婆动用嫁妆的媳妇,在这个家里会过得非常艰难。夫妻间的那点情义全被钱给毁了!
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人们总想拿钱买幸福,现实却难遂人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