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可望为什么会跟李定国不和,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鉴于李自成大顺军主力被清军击溃后,盘踞在四川的八大王张献忠,成为清廷的下一个目标。和硕肃亲王豪格,被任命为靖远大将军南下入川。1647年1月2日,在西充凤凰山亲临前线,指挥大西军鏖战清军的张献忠,被豪格亲手射死,大西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在张献忠四位义子的带领下,被清军击破的残部,只能脱离战斗,向南撤离。
而那位追随张献忠起义,身为四大义子之后的孙可望,此时已然成为张献忠事业的继承人。孙可望,陕西延长县人,此人出身贫苦,身材不高,在张献忠起事时,便追随他,成为张献忠的心腹。孙可望骁勇善战,而且狡诈多端,做事情不择手段,大败前来征剿的明军,因此被人称为“一堵墙”。
张献忠看重他,收他为螟蛉义子,跟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并列,赐姓改称张可望,受封平东将军。张献忠在放弃成都,北上迎击入侵的清军时,据时人吴伟业编撰的《鹿樵纪闻》所载,张献忠为防止家属被俘受辱,将几十名妻妾和幼子处决。张献忠欣赏看重孙可望,有心让他担任世子,但必须要联明抗清。
张献忠罹难后,余部在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带领下进军云南,并在此立足,孙可望自称国主。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率领大西军联明抗清,取得一系列战果,曾一度收复湖南大部分州县,仅有岳州、常德、辰州尚在清廷的掌控下。
可惜好景不长,刚取得一定战果的孙可望,不愿依附南明,李定国以死相逼,孙可望才勉强同意,派使者前往广西跟永历帝谈判。张献忠四大义子中的定北王艾能奇,在领兵入滇时,早已中箭身亡。李定国和刘文秀又想替张献忠报仇,辅佐永历帝克复中原,孙可望又嫉妒李定国在大西军中威望要盛于自己,所以二人嫌恨越来越大。
不久,李定国两蹶名王,定南王孔有德被逼自焚,和硕敬谨亲王尼堪临阵被杀,李定国收复了几十个州县,震动天下。在对清战争没有多少功勋的孙可望,嫉妒李定国声名显赫,本打算在沅州设鸿门宴,将前来议事的李定国骗来杀死。最后还是刘文秀替李定国解围,在途中将李定国接到广西。
孙可望在受封秦王之后,以皇帝自居,虽然他领兵抗清没怎么出力,但却是位挑起内斗的行家里手。对李定国不满的南明官员,也依附孙可望,挑拨二人关系。被孙可望控制监视的永历帝,如坐针毡,而忠于永历帝以吴贞毓为首的十八位朝臣,准备迎接在广西抗清的李定国,回来主持朝政。结果此时被依附孙可望的南明官员得知,1654年农历三月,孙可望以“欺君误国,盗宝矫诏”为名,将十八朝臣残害。
在安龙城内讧,忙得不亦乐乎的孙可望,听闻李定国在新会和清军对垒失利,孙可望不发援军,坐视李定国兵败。之后又下令,李定国败军撤退所到之处,不得为其供给粮草,并派遣部下率军截击李定国。
内战内行的孙可望,在1656年的宝庆府之战,以十万之众的优势反被清廷的定远大将军屯齐击败,伤亡惨重的孙可望因此战再也不敢与清军交锋,而是率残部撤往贵阳。
一年后,整军经武,秣马厉兵的孙可望,再次挂帅出征,但这次孙可望同室操戈,亲率十万大军矛头对准李定国。李定国所部仅有三万,形势严峻,但李定国在军中颇有威望,而且很多大西军旧部不愿内战,双方军队在云南曲靖交水河畔布阵。结果尚未交锋,孙可望的部下白文选便投奔李定国,孙可望亲率精兵冲阵,结果被李定国击退。
白文选趁机率领精骑冲击孙可望军队的侧背,承受不住打击的孙可望军溃败,而孙可望其他部将也纷纷倒戈,投奔李定国。十万大军顷刻土崩瓦解,众叛亲离的孙可望在几十名亲兵的保护下,势穷投清。
负责湖广军务的洪承畴,看到孙可望来降,如获至宝,将孙可望安置于长沙。孙可望出卖李定国,本来打算跟南明划江而治的清廷,因此知悉南明军力的虚实。而红极一时的孙可望被封为义王,送往京城面圣。
公元1658年五月初二,清廷派出多位亲王显爵在京郊迎接孙可望,场面非常隆重。第二天,顺治皇帝在太和殿接见孙可望,并赐宴款待,恩裳不断。孙可望也非常卖力气,将南明军情和盘托出,并写信招降旧部。
待到西南大局已定时,清廷突然收拾这条豢养不久的走狗,1658年七月,有御史弹劾孙可望,擅用公家的驿传将白身无官的弟弟孙可升接到京城完聚。孙可望吓得连忙上书请罪,结果第二年,又有人揭发孙可望放债,顺治帝命内阁学士去孙可望义王府中宣读谕旨,斥责孙可望。
1660年,孙可望归降的第三年,永历帝逃往缅甸,西南大局已定,失去利用价值的孙可望,在当年病逝,时人有人认为,孙可望是“随出猎被射死”。孙可望去世后,承袭其爵位的子孙被清廷打压,在乾隆时代更是下诏决定“孙可望子孙所有世职,嗣后不必承袭”,而且还将孙可望,编入《贰臣传》乙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