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李适有多抠门士兵被气的发动兵变

日期:2023-11-0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攒钱对普通人来说是生活必需,对某些土豪来说又是很容易上瘾的癖好。唐德宗李适就有这种癖好,甚至走火入魔

  按说那时奉行“朕即国家”,皇帝缺钱从国库里拿就是了,但从唐玄宗开始,皇家还是建了个小金库,即“琼林库”,后来觉得不够,又建了个“大盈库”—一个放绫罗绸缎,一个放金银财宝,主要用于皇帝赏赐臣下或私人采买。这两个小金库传到李适手中,成了他的快乐源泉。

  李适即位四年后,发生了“泾原兵变”,各地士兵被抽调来京准备勤王。李适请人家吃饭,却只拿出一点带壳的米和青菜,结果惹恼了士兵,他们倒戈围攻皇宫。李适逃跑后,士兵洗劫了传说中的两个小金库,长安市民也参与其中,一直抢到天亮也只抢走了一小部分。

  次日,太尉朱泚篡位称帝,在长安驻扎了将近一年,用小金库里的财物维持新政府运转,同时大肆赏赐将士,挥霍无度,但直到垮台仍没把钱花完。

  李适痛失金库后心如刀绞,时刻想着把钱再攒回来。流亡期间,日子非常艰难,士兵连替换的衣服都没,好不容易有人进贡,李适却把贡品堆在走廊里,并在旁边竖起一块牌子,上写“琼林大盈库”,宣布私有权。大臣陆贽觉得不妥,说现在攒钱不合适。李适也觉得确实应该低调一点,于是把牌子摘了,但士兵还是没分到半毛钱。

  流亡生涯结束后,天下暂时太平,李适重回长安,再次启动攒钱计划。他精打细算地攒了三年也没之前多,便向宰相李泌抱怨道:“往年各区道进贡都是50万串钱,今年却只有30万串钱,实在不够花。”李泌没办法,只好答应以后安排政府每年专门拨给他100万串钱,同时希望他不要再向各区道要钱。

  李适知道这种行为不得人心,便同意了,只是从公开转入地下。第二年,负责河南、江南、淮南赋税的官员元友直返京,带回大量金银、布匹,向李适完美交差。李适忙把它们全部存入大盈库,又派太监带着圣旨到各地索取财物,同时嘱咐所有接到圣旨的地方官,“此事千万不要让宰相知道!”这事最终还是传到李泌的耳中,但事已至此,他只能装聋作哑

  李泌死后,再没人能拦得住李适了。他不但公开向官员要钱,还让人去市集上抢东西。他提拔了一个财政大臣叫裴延龄,此人就任之初就对他说:“通过清账查库,我发现有20万贯钱还没入账,请陛下将这笔钱存入另外一个金库,以供陛下随时取用,永无匮乏。”不久,他又对李适说:“朝廷仓库收藏的财物多有失落,最近我在粪土中收得13万两银子,还有价值100多万的丝绸等物,这些财物也没入账,应当算作节余,也该转入陛下的金库。”

  当年泾原兵变差点要了李适的命,可他仍改不了“舍命不舍财”的毛病。后来禁军缺粮,士兵饿得都要哗变了,他仍不舍得出钱酬军。此时江淮地区恰好送来三万石米,李适高兴地对太子说:“有粮食了,我们父子可以活命了。”江淮地区运米至京,加上运费每斗米价高达350文钱,而京中市场上每斗米价不过数十文钱。可李适宁愿眼睁睁地坐等兵变,也不愿用“私房钱”来为朝廷买米。贪财到这种地步,李适也算“笑傲”古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