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没有一鼓作气平了蜀汉

日期:2023-11-0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你真的了解司马懿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事业要紧还是小命要紧,当然是小命要紧,这对司马懿来说更是如此。

  诸葛亮是司马懿一生的对手,高手过招难免有一惺惺相惜的感觉。当然。但凭实力而言,司马懿并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但是司马懿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所以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司马懿采取的应对之策就是坚守不出。

  司马懿怕诸葛亮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三国演义》中这样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按照寻常人的思维,诸葛亮生前打得司马懿毫无还手之力,碍于他经天纬地的才能,曹操和东吴那边自不会主动前来,自找麻烦。但是诸葛亮死后,按理说司马懿应该迫不及待,甚至说一鼓作气平了蜀汉才对,但是他并没有那么做。今天,笔者就要和大家分析分析这其中的缘由。

  第一:蜀汉的内部危机足以摧毁它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两点可以威胁到它的稳定,简单的说就是内忧和外患。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汉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内忧。当初刘备在白帝城千里托孤,诸葛亮为了完成老板临终前的遗愿,这些年也是尽心尽力。为了平定外患,五次北伐,最后还病死在五丈原。

  生前,无论是对刘备还是对刘禅都不负所托。索性刘禅也算是一个"贤明"之人,对于诸葛亮的谋划打算从不加以阻拦,更没有任何不信任的地方,所以主仆二人各司其职,要想维持蜀汉数十年的安稳本不在话下

  但是诸葛亮一死,蜀汉就相当于少了顶梁柱,覆灭也是迟早的事情。如果蜀汉有个贤能的君主,不是现在的刘禅,事情或许还有一丝转机。但是诸葛亮生前尚且不能将他"扶起",更何况其他的人呢?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更何况司马懿。既然蜀汉灭亡只是时间问题,那为什么又非要耗费一兵一卒去讨伐呢?更何况蜀汉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路奔波而去只会耗损自己的精力。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他都没有理由去攻打蜀汉。

  第二: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本身就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在前半部分对于司马懿这样的人物并没有多大印象。这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司马懿早年在曹操身边做事,但是却一直低调行事,小心谨慎,不让曹操发现他的聪明。最后,司马懿成了三国最大的赢家,原因也就在于此。

  我们经常说花开有时,人也是一样,倘若司马懿早年锋芒过露,恐怕曹操早就寻机除之而后快。杨修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杨修这个人不仅聪明,而且善于揣度他人的心思。单是占据这两点,只要好好利用就可以做一番事业了。

  可是偏偏杨修不懂得隐藏自己的才华,过于外露,犯了曹操的大忌。可以说杨修是死在自己的聪明上。司马懿对这件事情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不过,他当然不会犯和杨修一样的错误。曹操在世时,司马懿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保命要紧。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也是司马懿在朝廷和军方变得重要的时候。后来他一死,司马懿反而变得不重要了,而且很危险。因为此时魏明帝曹睿一死,他在朝中的境地就变得很尴尬。虽然他贵为托孤重臣,但是在曹爽的眼中,他就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奸诈之徒。这一点他也不算看错。

  曹爽一直对司马家很是提防,想要杀之而后快。司马懿当然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就顺势给曹爽演了一出戏。据说,后来司马家传来消息说,司马懿,用现在的话说,得了老年痴呆,所以不能上朝了。曹爽当然不相信,于是就派了身边的亲信前去探望。李胜到了司马府恰好看到司马老头子正在进餐,这个时候的司马懿装出一副不能自理的样子,粥和饭粘的衣服上都是。两人聊天时,李胜对司马老头子说起自己马上要搬离调任了。司马懿有故意听成了边塞这地,嘱托他在外要小心,因为那个地方胡人很多,不安全。

  李胜把司马懿疯癫的消息,转达给曹爽,他听后果然放心了。大意之下,放过了司马懿。这一放不要紧,但是这天下可就要全归司马家了。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不攻打蜀汉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自己尚且不能自保,又哪有闲心去关心别人的死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