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为什么会投清真相是什么

日期:2023-11-0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吴三桂为何选择向清朝投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吴三桂作为明朝军队将领,在明朝面临灭亡之际率兵解救已经危亡的朝廷,面对这种无力挽救的情况,吴三桂却并没有与李自成的军队进行决战的信心和勇气,而是想要选择投降。在面临李自成和清朝两方比较强大的势力之下,吴三桂最终选择了投降清朝军队。事实上吴三桂之所以选择投降清朝军队,也是根据当时的军事形势而深入思考的。

  自身的军事实力相比其他势力来说较弱。

  当时的明朝社会十分动荡不安,社会中的各种叛乱频繁发生,而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队就是其中十分强大的一方势力。起兵之后的起义军在李自成的带领之下势如破竹,主动对于明朝的军队进行了多次的战争,一直攻占了明朝的京城。由此当时的社会中形成了三方比较强大的势力,分别是占据在北方地区的清朝军队,已经占据明朝京城的李自成的军队,以及当时南方地区所存在的明朝剩余的军队政权。

  吴三桂被明朝统治者所安排驻守的地区是关外地区,这个地区是防御中原地区对于北方势力防御的天然边防,明朝社会在面临三方势力的竞争状况下,这一地区也成为势力争夺的焦点。清朝的军队要想向中原地区进军,拓展自己的统治领域,就必须首先占据这一地区。同样李自成在占据京城之后,自然也想要稳定自己的政权,保证自己占领地区的安定,所以李自成自然也对于关外地区这一天然边防十分重视。此时的吴三桂处于一种孤立无援并且腹背受敌的状况,虽然南方地区还有明朝的部分势力,但是由于南方势力距离自己很远,进行联系十分困难,仅凭吴三桂自己的军事实力是很难抵抗这两方的势力。

  由于吴三桂在经济和军事方面都陷入了困境,自然是无力与这两方势力进行抵抗,所以投降自然也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但是在同时面临两方面的势力之下,选择向哪一方面势力投降成为吴三桂急需要思考的事情。

  在最开始面对清朝势力和李自成的势力时,吴三桂更倾向于投降李自成的势力,因为当时的吴三桂一直率领军队与清朝军队作战,双方在长期的战争中存在着很深的矛盾,因此吴三桂担心自己一旦投降清军,可能会遭到清朝军队的报复,所以选择李自成的军队更加稳妥。在加上当时李自成也主动的向吴三桂抛出了橄榄枝,承诺吴三桂投降之后会给予吴三桂高官厚禄的高待遇,吴三桂自然也会心动。另外吴三桂还认为,相比较清朝的这种外来势力来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虽然是反叛的军队,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明朝的军队和百姓,这种传统的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吴三桂倾向于向李自成投降。

  吴三桂所面临的这种前后夹击的状况下,投降也就成为他必然的选择。正是有了这种投降的倾向,为后来吴三桂投降清朝军队奠定了前提条件。

  与李自成的关系破裂促使吴三桂向清朝投降。

  吴三桂原本是想要向李自成的政权投降,但是吴三桂在提前打探了京城的消息,得知李自成已经将自己的父亲吴襄抓了起来,并且将自己的全家已经被抄了,这就引起了吴三桂的不满,吴三桂想要通过李自成的势力建立军功的愿望也就破灭了,因此吴三桂率领军队前来投降的时候,走到中途又折返了回去。

  李自成在得知吴三桂返回关外地区之后,率领军队向北发起进攻,并且还挟持了吴三桂的父亲等人一同前往,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逼迫吴三桂投降,但是吴三桂却是一个为了自己的事业可以舍弃一切的人,根据刘健述在《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庭闻录》中写道,吴三桂为了坚定自己不投降,甚至不顾及他的父亲,他说“贼虽置父鼎俎傍以诱之,桂不愿也。”由此可见,当时的吴三桂即使面临李自成的威胁,但是他已经下定决心不向李自成的政权投降了。

  既然不能投降,李自成自然也不能放任吴三桂的势力继续存在,双方自然要进行军事斗争。但是根据相关历史资料的记载,当时吴三桂的军事实力相比较李自成来说是差距很大的,仅仅凭借吴三桂自身的势力是无法抵抗李自成军队的攻打的。因此吴三桂要想继续生存下去,自然只能向清朝的军队进行求助。

  虽然清朝的军队自从建立之后一直对于中原地区的政权发动军事战争,对于边境地区也在不断地进行骚扰,但是清朝的统治者却清楚地认识到仅凭借武力手段来征服中原地区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清朝对于驻守边境地区的将领,尤其是进入中原地区必然要经过的关外地区等地的驻守将领采取的更多措施是招抚政策。在吴三桂选择投降清朝之前,清朝的军队曾经打败过祖大寿、洪承畴等人率领的军队,并且将祖大寿和洪承畴等人俘虏,清朝在将他们俘虏之后并没有杀害他们,反而是赋予他们重任,让他们为清朝的统治效力。

  对于吴三桂所煮熟的关外地区地区,清朝统治集团更是看到了其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加上对于吴三桂本人的军事领导能力也比较欣赏,因此清朝的统治集团经常向吴三桂进行高官厚禄的诱惑,想要引导吴三桂投降清朝。虽然前期的吴三桂面对清朝的招降并没有同意,但是清朝所向他承诺的利益确实也让吴三桂十分动心。后来吴三桂在与李自成统治的政权彻底决裂之后,投降清朝也就成为他的必然选择了。

  李自成实行的追赃助饷政策对于吴家的迫害。

  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由于在准备方面不够充分,没有固定的粮食后备供应,加上众多的军队士兵需要很大的粮食消耗,所以李自成在率领军队进入京城之后,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起义军的粮饷问题,也由此李自成选择制定并且实行了追赃助饷政策。这样的政策制度之下,不仅能够为农民起义军收集大量的粮饷,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打压京城中的豪强乡绅。

  但是这样的制度实行之后,必然会引起受到这一政策侵害的豪强乡绅们不满,加深农民起义军与豪强乡绅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据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记载,李自成在率领军队进入京城之后,曾经宣扬“愿服官者,量才擢用”的管理制度,但是在追赃助饷政策实行的过程中,这种管理制度已经成为空话,许多的富豪乡绅甚至被采取了严刑逼供的方式来从他们身上搜刮钱财,由此京城中受到迫害的人数众多。并且到了后期,这种追赃助饷政策发展的更加苛刻,甚至到了“见面稍魁肥,既疑有财,繫颈征贿”的状况。

  同样,当时吴三桂在京城的家园也受到了这种政策的迫害,他的父亲被抓,家中的钱财也被搜刮干净,甚至连自己的爱妾也被抢走了。在吴三桂得知吴家被李自成这样对待之后,自然就使得吴三桂对于李自成的统治集团十分的痛恨,吴三桂自然也就不会再向与自己有着深仇大恨的仇人投降。并且吴三桂为了更好的报酬,自然也就会主动地寻求清朝势力的帮助,这也成为了刺激吴三桂向清朝投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吴三桂选择投降是在面对明朝已经无力扭转灭亡局面之下的一种必然的选择,而在面对李自成和清朝双方势力的竞争之下,吴三桂选择了投降清朝军队,也是因为自身实力的限制,以及与李自成之间的恩怨情仇的推动之下的无奈之举。吴三桂的投降,对于明朝和清朝的发展历程来说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成为后来清朝能够入主中原统治的重要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