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军装上的印有“兵”字和“勇”字,二者有何不同

日期:2023-11-0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对清朝军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装电视剧中,为突出主角光环,朝廷的士兵往往不如江湖侠客厉害,让人感觉士兵们都在充人数,并没有真本领。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士兵们是国家武装力量,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危的重要职责,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朝影视剧中出现的清军士兵有何区别。不知道细心的朋友是否发现,清军军装上印有兵字和勇字。同样是国家武装力量,“兵”字兵和“勇”字兵究竟有何不同呢?到谁的战斗力更强?

  据史料记载,清朝国家常备武装力量为“兵”,包括以满人为主的八旗兵和为弥补满军数量较少这一缺点而吸纳的汉人部队,“绿旗兵”。“绿旗兵”是满清在全国统一过程中收编的明军及其它汉兵,以绿旗为标志,以营为建制,故也称为“绿营兵”,简称“营兵”。八旗为满族子弟,身份高人一等,而绿营人数虽然是八旗兵的三四倍,但多为汉人,所以地位不高,在经济、政治、科举中待遇差别明显。所以虽然同为朝廷武装力量,但朝廷倚重并不相同。

  八旗军主要驻扎在京师,负责保卫京师的安全;而绿营兵人数众多,被派往全国各地,负责各地治安。清初,由于国家停止战乱,趋于和平,八旗军又都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兵丁,所以个个养尊处优,疏于战斗,战斗力下降。以致到顺治年间,清政府开始不得不倚重战斗力较强的绿营兵。康熙年间,绿营兵平定三藩之乱以及参与之后的多次战争,更是担起维护国家治安的重任,雍正帝也曾下令要对八旗军进行严格整治,但并未取得什么成效。

  康乾年间,社会稳定,营兵也逐渐懒散废弛,战斗力大不如前。至乾隆后期,“兵”字兵已无力参加战斗。所以,“勇”字兵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据史料记载,“勇”是指各地临时招募组成的乡勇,出现在清朝的中后期,一般为战时募集,事毕解散。战力影响有限,并不是国家正式军队,所以国家可以不出过多的经费养他们,毕竟仅用于战事,战事完毕后立即解散了,即使在战争中立下战功也并不留用。所以这些乡勇为与国家正式军队“兵”区别,衣服前有“勇”字。

  后到清末太平天国时期,曾国藩将乡勇改为练勇(即湘军),为乡勇定兵制,发粮饷,制订勇营制度。成为地方重要的武装力量,而且曾国藩借此成就大事。勇营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了八旗兵和绿营兵,成为晚清对抗外敌,参与战事的主要军事力量。“勇”字兵的作用也基本上代替了“兵”字兵成为国家正规军主力。而且太平天国和白莲教起义等诸多叛乱都是“勇”字兵剿灭的。所以回到开篇问题中,同样是国家武装力量,“兵”字兵和“勇”字兵到底谁的战斗力更强呢?若就清末“兵”“勇”战斗力相较而言,“勇”字兵确实比“兵”字兵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