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是怎么把北元政权逼向覆灭的他们都做了什么

日期:2023-11-0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

  1367年10月,龙居江南的朱元璋开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北伐。不到一年的时间,明军便占领了大元首都大都城。

  之后,朱元璋把大都改名为北平,昭告天下大明王朝就此建立。统治华夏长达98年的元帝国灭亡,残存北撤的元政府就被史学家命名为“北元”。而后的北元的结局如何,历史上没有对此提及过多的,但北元的消亡却值得细细品读。遇强敌,北元初败绩

  为什么徐达和常遇春占领大都后,没有将北逃的元势力一起端掉?这是因为徐达和常遇春觉得自己的功劳已经够了不想再费心了吗?

  根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徐达占领山东和河南之后,朱元璋来前线劳军,徐达借机请示朱元璋:如果元顺帝率部北逃该怎么办?要不要深入追击?朱元璋回答道得到天命的人是我,明确告知徐达只需要防守大都城,防止残元势力反扑就行”。

  事实上,朱元璋不同意率军追击元势力也是迫不得已。元顺帝率部撤退到上都的时候,单就国土面积来说,一大半国土还在元朝手里。开平后边,是元朝辽阔的岭北行省也就是蒙古大草原。

  开平的左边是元朝嫡系将领纳哈出掌握的辽阳行省。开平右边是大军阀李思齐和张思道掌握的陕西行省和甘肃行省,随时可能攻打明军。

  在云南,大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虽然和远在大漠的北元联系不上,却依旧效忠于元顺帝。在山西,元将王保保颇率领十几万大军盘踞在太行山附近,对初定的北方威胁非常大。

  1368的冬天,北元和王保保组成联军准备夺回大都城,后因明军进逼太原作罢。第二年的春天,元顺帝发现明军大部队在渭水流域行军,于是命令中书左丞相率领四万骑兵偷袭北平城。

  这四万骑兵都来自辽东行省,这些士兵主要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擅长骑射,适合野战,对于攻城不熟悉。北平虽然兵力不多,但守军采取了正确的战略。

  明军不出城野战,凭借先进的火器坚守北平城,北平城屹立不倒,元军只好撤退。1369年,明军攻入陕西元将张思道和李思齐投降,陕西全境由大明掌握了。

  趁着明军主力在攻打陕西,北元再次派遣大军攻打北平城。朱元璋迅速识破了元顺帝的企图,火速从陕西调回大将常遇春和李文忠。

  之后,常遇春和李文忠打败北元大军以后便带领九万骑兵攻打北元上都开平,元顺帝又一次被迫迁都;上都开平被明军占领,让北元政权遭受了沉重打击。

  屋漏偏逢连夜雨,王保保败退到甘肃之后,又遇到明将徐达的追兵,王保保经营多年的六万人马在沈儿峪损失殆尽。王保保本人也是险象环生,最后只能抱着一根木头划过黄河躲过了一劫。北元昭宗招贤纳士巧用兵,与大明进入相持阶段

  1370年,接连遭受打击的元顺帝在应昌去世,他的儿子爱猷识理答腊登基,这就是北元昭宗。昭宗继位以来,首先就是重用王保保,把他升任为宰相。

  朱元璋也不甘示弱,他在刚占领的西北和华北地区建立了卫所,还把自己的儿子们派出去镇守边疆。

  1372年,在天下基本平定的基础上,朱元璋命令大将徐达、李文忠和冯胜分别率领五万骑兵,想要直接政权消灭北元。

  得知明军出兵,元昭宗和王保保发现了明军不了解草原地形和气候的弊端,制定了诱敌深入的方略。可能是太久没吃过败仗了,连徐达等老将也没有未识破元军的策略,明军还觉得元兵像之前一样不堪一击

  徐达大军走到草原深处时遇上了极端暴风雪,很多士兵冻死冻伤,战斗力严重下滑。王保保趁机率领强悍的蒙古骑兵杀了出来。面对大暴雪和元军的进攻,徐达迅速找到最佳应对方案,他让士兵们挖掘战壕,利用火器和弓箭阻止元军骑兵的冲击。

  经过艰苦的战斗,徐达的部队在汤和的支援下突围了。可是,汤和用来断后的军队却在和元军的战斗中损失殆尽。

  深入草原的李文忠也中了元军的埋伏,同样损失惨重。因为元军主力部队都用来与徐达和李文忠作战,冯胜的部队倒是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总的来说,明军第一次出征北元并没有达到将其消灭的目标。之后,朱元璋对待北元改变了政策方向,他开始绕过北元军力最强大的中心地带,调头精工北元势力单薄的青海和辽东等地,想要从两侧合围北元。

  对比来说,此次胜利后的北元尽管大喜过望,但身处荒漠和草原,经济能力非常有限,复兴计划无以为继。更何况,尽管北元击败了明朝的远征军,可自己的士兵和财物也损失惨重,无法再对中原进行大规模入侵了。

  所以之后,双方只在边境地区进行过小规模战斗,很长时间没有爆发大的战争。栋梁凋敝,蓝玉出奇兵,北元遭重创

  1375年,连对手朱元璋都非常欣赏的北元名将王保保去世。1378年,励精图治的北元昭宗也去世了。二位北元栋梁的去世,给了朱元璋出兵北元的大好时机。

  1382年,朱元璋派大军灭掉了云南北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割据势力。1387年,二十万明军进攻辽东,征服了纳哈出。纳哈出投降明朝彻底扭转了明元的对峙态势,因为北元政权的侧翼暴露给了明军。

  朱元璋很快发现了这个机会,于是迅速命令大将蓝玉率领大军十五万出征北元。北元新任皇帝脱古思帖木儿还在为纳哈出的投降感到苦恼,他不想失去辽东这个屏障,于是把自己的根据地迁徙到呼伦贝尔草原。

  谁又能想到,这竟是北元的亡国之地。蓝玉听说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的附近,于是就率领精锐骑兵快速出击。

  可是当蓝玉大军快到捕鱼儿海的时候,蓝玉的斥候却没有找到敌军的踪迹。明军的各个将领害怕重蹈覆辙,都劝说蓝玉撤退。

  蓝玉不顾反对,坚持继续进军,不久就找到了脱古思帖木儿的行辕。就在当天,草原突然刮起了沙尘暴,沙尘掩护了蓝玉大军的行动,元军突然受到进攻不知所措,损失惨重,只有几十个骑兵跟着脱古思帖木儿逃了出去。

  这场战斗,明军俘虏了脱古思帖木儿的二儿子地保奴,还有妃子和公主123人,北元贵族2994人,男女老幼10余万人,马匹骆驼10余万头,肥牛肥羊12万余头,马车牛车3千余辆,北元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至此北元政权已经是名存实亡

  陷内斗,北元终灭亡

  这还不算完。脱古思帖木儿逃出蓝玉大军的包围后,路上受到到阿里不哥的后代也速迭儿的进攻,脱古思帖木儿不敌也速迭儿,战败遇害。脱古思帖木儿去世以后,蒙古草原进入了割据混战的时代。还不到15年的时间,大汗的宝座竟然换了六个人。

  1402年,也就是朱棣获得靖难之役胜利的那年,窝阔台的后人鬼力赤在阿鲁台等人的协助下夺取了汗位,并把国号改为鞑靼,北元政权正式灭亡,蒙古草原也进入了瓦剌和鞑靼互相竞争,此消彼长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