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1-0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楚国和秦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大诸侯国之间的纷争不断,在这些诸侯国之间也存在着一条不是那么明显的鄙视链,至少,当时地处中原地区的各大诸侯国,是不屑于与秦国和楚国,这两个国家为伍的。
比如说,很多思想家在周游列国时,拒绝进入这两个国家,又比如说,儒家著作《诗经》就没有收入关于楚国的篇目,那是因为这两个国家,没有值得游历的地方吗?并不是;秦国虽然畏惧西部偏远地区,但是它与巴蜀之地相连,同时,秦国也是东周的开国诸侯,它的地位非常的正统,所以,可供游历的价值还是有的。
战国时期,秦国、楚国不受中原诸侯国待见
楚国就更不用说了,不仅拥有当时的名胜云梦泽,同时,楚国对大物博,先祖还曾经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这两个国家并非是没有正统地位和底气的,那么,是因为楚国没有自身的文化特征吗?也不是,相反,楚国的文化发展是非常鼎盛,而且甚至比中原地区某些国家的发展还要繁荣。
那么,为什么《诗经》却没有收录关于楚国的篇目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虽然,秦国、楚国,这两个国家不受中原地区人们的待见,他们也毕竟有着诸侯王的身份,但是,在这两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状况也是天差地别。
秦国、楚国不受待见,发展状况却大有不同
同样是不受待见,秦国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蒸蒸日上,最终登临了华夏的权力巅峰,并且横扫六国一统天下;而楚国只是慢慢地衰败了下去,虽然,在秦朝末年,有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言论出现,但是,那时候依靠的也是楚国当时“项氏一族”,实际的楚国统治核心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那么,导致秦国、楚国不受中原人待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同样都是不受待见,为什么两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却又天差地别呢?本篇文章重点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是什么样的情况,导致了这样的发展状况?
楚国、秦国不受中原人喜欢,与其民族特性有关
首先来看楚国,楚国最不受中原人待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南部的偏远地区,这在当时的中原人看来,是不开化的地段,甚至那个时候的中原人,认为荆楚之地的楚人都是“茹毛饮血”,没有任何文化发展特征,他们都披头散发,走路也不穿鞋子,就如同原始人一样。
楚国地处偏远,并且兼并了蛮夷小国
想象一下,像我们现代人可能与一群大猩猩和平相处在一起吗?恐怕是很难的,而且当时中原人的眼中,那个时候的楚国,可能就像我们现代人看大猩猩一样,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排斥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因为楚国地处南部偏远地区,它与当时南部的诸多小国都有联系,并且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还将这些小国容纳在内,这也是中原人不能接受的一种现状,因为在他们看来,南部的少数民族属于蛮夷,而蛮夷在当时是中原地区人民的敌人。
除了南部的蛮夷,还有北方的匈奴,西方的戎狄,这都被看作是威胁中原文明发展的存在,所以,楚国容纳蛮夷的做法让中原人不能理解,而且楚国人的容纳,并不是单方面的兼并,在楚国的政治制度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依靠这些南方小国而设置的。
比如说,他们在一些时候会,将这些被消灭的小国赋予王族分支的帽子,让他们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然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对楚王负责,有点类似于西周当时推行的分封制度,而后世楚国的绝大部分国家力量,也都来源于这一部分人。
楚国多次自立为王,让中原人无法接受
楚国多次自立为王的做法,让在礼乐制度之下熏陶了多年的中原人无法接受;试想一下,最为排斥楚国人的是哪一个学派呢?就是不收录楚国篇目的儒家,儒家讲究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仁义道德和礼乐制度,讲究一种阶级观念,讲究一种礼法。
所以,在儒家人看来,天子、诸侯、大夫是有着层级存在的,每一个阶层都有每个阶层应该做的事情和应该享有的权利,一旦超越了自己的权利范围就叫作僭越,而僭越的行为不符合礼乐制度,也不符合当事人们的是非道德观念,这是需要受到谴责的。
楚国的做法,违反了儒家的正统理念
试想一下,孔子是一个极其主张克己复礼的人,他甚至希望春秋时代的社会能够回到西周的统治情况之下,在他的影响下,儒家学派也必定是主张克己复礼和礼乐制度的,在此基础上,他们必定对于多次自立为王的楚国有很大意见。
因为自立为王,实际上就是在挑战周天子的权威,赋予自己王的称号等同于想要与周天子平起平坐,因为在当时只有周天子能够称王,诸侯最好的一等只能是公,所谓,公、侯、伯、子、男,在诸侯当中也是有档次的。
可是楚国的国君,却因为不满周天子赋予自己的称号,就自立为王,这自然违背了儒家的伦理纲常,违背了儒家正统的君臣关系,所以,楚国必定会受到批判,而且当时那个时代,儒家对于中原地区各大学派以及国家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因此,楚国也一定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
其实哪怕没有儒家,其他国家也不会对楚国有好感,因为首先在他们眼中,楚国就是一个南部蛮夷所组成起来的不开化的国家,其次这样的一个国家却还如此胡作非为,甚至加封自己王的称号,其他的国家又怎么会对它喜欢的来呢?所以楚国在其他国家眼中就是一个叛逆者。
秦国的出身,引起中原诸国的鄙视
而相对于楚国,秦国不受待见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的出身;秦国地处当时的西部偏远地区,在众多中原人眼中,秦国是如同与楚国一样的少数民族之人,所以,在他们眼里,秦国人与他们并非是同宗同源的。
而实际上也是如此,秦朝的诸侯国地位并非是西周正统分封的,在西周时期并没有这个诸侯国存在,而秦国的成立是因为帮助周平王东迁有功。我们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西周的统治就已经走向了灭亡,后来平王中兴,为了保障周朝的继续发展,将都城向东进行迁移。
秦国助周平王迁都有功,被许诺一块土地
而在这个迁都过程中,为周天子保驾护航,出力最多的就是当时陇西地区一个半农半牧的农业部族,后来,周平王东迁成功,给予这个农业部族诸侯王的身份,秦国才正式成立。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秦国所获得的领土并不是实际的,也就是说,当时周平王在分封秦国时,并没有给予他们实际力。
因为当时分封的土地,是周朝西部边陲之地,但是在那个时候,西部的边疆地区已经落入了戎狄的手中,周王朝对其并没有实际的把控权,所以,周平王只是给予了秦国先祖一个许诺,承诺他们只要能把失地收复回来,那么那片领土就会成为秦国的封地,如此,周平王可谓是做了一个不亏本的买卖。
毕竟当时那个时候,西部的大部分领土已经不归周王朝实际管辖了,如果秦国能够将其收回,那么周王朝的版图就会扩大,而且秦国名义上是周王朝的诸侯,又与周朝的关系很好,所以,这样的一个决定对于周王朝的统治是百利而无一害。
秦国经过漫长战争艰难立国,文化体系相对落后
在得到周平王这个承诺之后,秦国开始了漫长的征战过程,最终确立了秦国的领土疆域,这个过程进展的缓慢而又艰难,所以,在秦国最初订立诸侯国身份时,并没有稳定一个诸侯国应有的发展体系,而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战争当中,这导致它的文化以及社会体系的发展要落后于中原地区的国家。
而且因为秦国本身就是陇西地带的农业部族,确实与中原人不是同等的发展方式,因此,中原地区的诸多国家,对于秦国也大多数是不屑为伍的。当然,这其中也存在着部分有关于历史底蕴的优越感,毕竟中原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西周的正统诸侯,哪怕是韩、赵、魏这三个国家最初也是老牌诸侯国晋国内部的权臣。
而秦国却是东周的诸侯,确实比他们晚了整整一个时代,因此,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秦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未能融入中原地区的发展环境。
后来,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国家实力陡然提升,它的存在又给了山东六国很大压力,为了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山东六国多次合纵来压制秦国的实力提升,又将秦国推向了自身的对立面,因此也就导致在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秦国与山东六国之间的长期对峙局面。
楚国属于青春叛逆型,文化发展自成一体
但是,虽然,秦国和楚国,同样都是两个不被中原人看好的国家,可它们的结局却是完全不同的,究其原因,其实在于国家自身的选择。对于楚国来讲,它属于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型,就是说既然中文地区不待见我们,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向你们学习任何东西,所以,楚国很少与中原地区的国家进行真正的联合,更不用说什么文化上的交融了。
事实上,整个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发展,楚国是自成一派的,尤其是在战国时代,楚辞等文化形式的发展,是当时中原地区所不具备的,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楚国的超脱和独到。
因此,楚国并没有向中原地区学习过任何的政策,或者是国家制度,它所推行的行政方针大多数是自我开发出来的;比如说,它的分治制度,在中原每一个诸侯国,遵循的都是周天子的三级所有、层层分权,但是楚国却不一样,楚国国内的贵族是拥有自治权的,并且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国家权力,而且这种权利的掌握有着制度给予保证。
也就是说,楚王与楚国贵族的关系,类似于周天子和诸侯,而其他诸侯国内君主与臣子的关系则相当于后世的皇帝和地方官员,两者的本质是不一样的。
秦国积极向中原诸国学习,变法图强
但是秦国却不一样,秦国保持着一颗向中原地区学习的心,在魏国通过变法而强起来之后,秦国开始引进天下各个地方的人才,在此其中包括商鞅、范雎、张仪等等,这些人都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但是他们都在秦国拥有了一席之地,也都通过自身的才华改变了秦国的发展面貌。
而相比于秦国,楚国则更加傲娇,在整个战国时代,从来没有见到过楚国引进过其他国家的人才,也未曾见识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融合,而这两种不同的选择恰恰是决定这两个国家命运的关键。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秦国和楚国长期被中原地区排斥的原因,大多数因为楚国、秦国的出身,在中原人看来,秦国属于西部的戎狄,而楚国的处于南部的蛮夷,这两者本身的文化发展方式与行为习惯就与中原人不同。
所以,它们的存在很难真正与中原地区进行融合,而面对这样的排斥,两个国家也选择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秦国选择了虚心学习,而楚国选择傲娇叛逆,最终,也导致了两个国家不同的结局。
其实我们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统一的重要性,虽然说,楚国、秦国与其他中原各国都是出身于周王朝的诸侯国,但是,它们也并非是从本质上就一模一样的,这就会存在文化出现分歧和差异的隐患。
而长此以往下去,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行动轨迹发展,那么华夏文明也只有分崩离析这一条路可以走。因此,只有形成了真正的统一,在文字上,文明上,土地上等各方面上的统一,才能够真正解决文化差异和分歧的问题,也才能够让人们在文明上做到真正的求同存异,让一个民族长久的传承和发展下去。